从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看基层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
来源: 本站原创 录入人员: 李璐 时间: 2020-12-25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摘要:2020年黄委结合汛前水库腾库迎汛,启动了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旨在实现“腾库迎汛、河口生态调度、锻炼防汛队伍应对能力、检验下游卡口河段过流能力”的目标任务。基层单位全部参与,通过此次实战演练,暴露出基层单位防汛工作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科学调度实战演练,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1.1 黄委科学调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治理保护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河口三角洲补水的具体实践,结合汛前水库腾库迎汛要求,为进一步打开黄河下游防洪调度空间,黄委于2020年6月24日启动了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经过科学研判,黄委决定小浪底水库泄放峰值为5500立方米每秒流量级,通过下游卡口河段为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级,现有的防洪体系能够保证下游难区防洪安全在风险可控范围内。 1.2 基层单位积极部署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为圆满完成此次实战演练任务,全局上下总动员,拟定演练方案,启动防御大洪水机制,落实班坝责任制和内部防汛责任制。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感,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体职工高度关注黄河水情、工情和险情,加强预案学习。 及时通报情况,争取地方支持。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防汛形势,通报水情、工情、险情,在串沟堵复、滩区巡查等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高位推动,各级联动。大流量过境期间,黄委、省市局领导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工作;县、乡镇各级政府行使行政首长制职责,到各自承包责任段现场对接防汛工作。 1.3 总体达到既定目标 通过科学的研判,周密的部署,有效的实施,积极的应对,此次实战演练不仅为小浪底腾同防洪库容35亿立方米,为水库排沙减淤和迎战汛期洪水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实现了 “腾库迎汛、河口生态调度、锻炼防汛队伍应对能力、检验下游卡口河段过流能力”四个方面既定目标。 2 成果丰硕意义重大,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历经几次黄河基本工程建设,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经受住了24年来最大流量的洪水考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 2.1 防洪工程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近几年堤防加固、险工控导工程改建等黄河防洪基本工程建设的实施,易发生管涌、渗水险情和堤顶高度不足等堤段的险点险段逐渐消除,但仍然存在不利河势、新修工程根基不牢等薄弱环节。如“十四五”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聊城段)有河道整治工程七处,其中杨庄控导、陶嘴控导有1184米为新修工程,陶城铺控导、于庄控导、旧城控导、丁口控导、朱圈险工五处6069米为加固工程。工程虽然设计有备塌体,但毕竟为刚投入使用的新修工程基础尚未蜇实,应作为工程薄弱环节重点防守。陶城铺河段处于游荡性河段与下游窄河段的连接处,范坡险工上首河段、朱圈险工河段为河道连续弯道,大水时溜势变化较大,对工程安全和滩区造成不利影响,应作为不利河势段加强工程巡查防守。 2.2防汛基础工作不扎实 防洪预案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此次实战演练检验了防洪预案的实用性,通过实战演练发现防洪洪预案的各流量级水工情、险情预估有待酌情调整,特别是实战演练检验的花园口4000-6000立方米每秒量级。此次实战演练花园口最大流量5520立方米每秒,到达艾山站最大流量为4800立方米每秒,此时黄河聊城段均未平滩,滩区实测出水高度0.5-0.6米,据此预估黄河聊城段平滩流量为5000-6000立方米每秒,该流量级黄河聊城河段河势工情趋于稳定,平工堤段尚未偎水,相应可暂不安排基干班上堤防守。因此,按照目前黄河下游过流能力,该流量级防汛指挥调度权可考虑由黄河河务部门承担,地方政府部门全力配合。 防汛基础资料适用性有待提高。近几年黄河防洪基本建设项目陆续完成,聊城河段的涉河项目逐年增多,堤防、险工、控导、淤区、滩区、跨河工程等基础资料应及时更新维护,以确保大洪水期间工程上报数据准确。比如,滩区的高程、社经情况等基础资料是预估滩区平滩和淹没程度的技术支撑,但滩区基础资料搜集相对比较困难。 2.3 职工新老交替,年轻职工业务不熟练 黄河多年未来大水,很多经验丰富的防汛抢险人员已经退休,目前河务部门处于新老职工交替,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应急处理能力较差。本次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虽有部分年轻职工得到锻炼,但仍有大部分职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 2.4 防御洪水科技手段不足 在科技信息发达当下,水位观测、河势查勘、险情探摸、工程巡查等工作仍是以人工为主,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存在着安全风险和数据不准确等问题,不利于第一手防汛资料的快速收集和险情的判断与抢护。 2.5 抢险设备严重不足 黄河专业抢险队的挖掘机、装载机等抢险设备,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配备,大部分设备已处于报废状态,无法承担机械抢险任务。工程出现险情时,抢险设备基本都靠市场租赁,不能满足险情“抢早、抢小”的原则,容易贻误“战”机。 2.6 对外宣传力度不足 黄河防汛人人有责。黄河多年未来大水,人们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麻痹思想,认为黄河防汛是河务部门的事情,社会参与度极低。殊不知,黄河安全关系全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建议 3.1 加强重点工程、薄弱环节的巡查。 汛期对于重点工程、新修工程、工程薄弱环节、不利河势河段,实施动态监测,加强观测巡查,密切关注河势工情变化情况,掌握工程实时动态。 3.2进一步修订、完善基础资料。 防洪基础资料、防洪预案、抢险方案等各类方案的准确、全面完整是防汛保安全的技术支撑。汛前应及时、准确的更新防洪基础资料,做好工程普查,掌握工程现状情况,遇有隐患及时处理。结合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发现的问题,更细致,更贴合实际的修订、完善预案方案,使各类预案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3强化防汛业务知识培训。 培训是年轻职工快速掌握防汛知识的最好途径,但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通过现场授课、学习观摩、直接参与等多种形式,让年轻职工将书面知识运用到现实工作中,从工程现状、水工情观测、险情判断、查险抢险技术等多角度掌握防汛业务知识,培养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 3.4 较好地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做好防汛工作。 防汛预案数字化,可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掌握所辖河段防洪工程情况和防洪抢险流程;利用遥测设备观测水位,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无人机巡河,可以全面掌握河势工情全貌。信息时代应加大科技防汛的投入。 3.5 加大防汛抢险设备的投入。 中常洪水时,黄河防洪工程险情抢护多以人机配合抛石固根为主。虽然已实行机械设备市场租赁试点,但作为拥有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伍的河务主管部门,仍需有部分机械设备自持,在险情发生时便可随时参与抢险尚不贻误抢险时机。 3.6 夯实地方责任,加大对外宣传。 河务部门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及时通报黄河防汛信息,切实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防汛工作宣传,在社会了解黄河防汛,全民参与黄河防汛。(卢化锐 张涛 卢海燕) 参考文献:《黄河网》—黄委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问答录 责任编辑:田光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