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22日讯 “大声告诉我,咱们能不能行?”
“能!”
5月14日,陶城铺防汛抢险基地里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顺着声音望去,一排排“黄河蓝”在碧空红旗之下迎光而立、蓄势待发,正雀跃等待着为期两天的防汛技术培训演练。
他们,是新成立的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
第一声“能”,发出壮志豪情
14日上午9时,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在陶城铺防汛抢险基地首次集结亮相,昂首伫立在队首的张伟,身上正肩负着一个光荣的任务。
“一会儿要作为代表完成我们突击连的授旗仪式,这还是人生头一次。”突击连一班班长张伟激动地表示。
上午9时30分,象征着仪式开始的哨声准时响起,在该局主要负责人赵敏铿锵有力的动员声中,阳谷黄河的治黄历史再次指向了新的刻度。
“下面我宣布,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自今天起正式成立……请突击连代表上前接旗!”
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旗帜交接
话音刚落,整齐队列里,面对险情仍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张伟,郑重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中的虚汗,随之迈着有力的步伐上前,坚定举起代表着伟大抗洪精神的红色旗帜。现场二十多双热辣辣、情切切的眼睛以庄严的注目礼,忠实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一面旗帜是一支队伍的灵魂,接过旗帜就是接过责任。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既可独立作战又能协同配合的多面手。能不能行?!”
面对该局主要负责同志赵敏的殷殷期盼,突击连全体队员发出高声回应。
“能!”
第二声“能”,展现执着自信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成效,本次培训紧密结合阳谷黄河实际和突击连成员意愿,精心确定理论培训内容,同时以练促学,配套设置了队列训练、拴打家伙桩、修筑反滤围井、编制铅丝笼网片等实操项目。
“如何在最短时间甄别管涌的严重程度,关键就在于判断水的浑浊情况……”
实操培训开始前,一场集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专家答疑于一体的防汛技术理论课堂不仅给资深技术能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治黄新兵们带来了及时雨。
手把手教学
听着大家的讨论,去年新入职财务科的杨阳不时低头奋笔疾书。“这一次理论培训十分难得。之前自学时,很多内容,例如管涌和流土险情到底怎么区分、怎么抢护等,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效果还不明显,听过这堂课后,我对接下来的反滤围井修筑演练也有了更多底气。”杨阳表示。
“很早就听说了拴打家伙桩项目,等会想多试一试。”另一名刚结束实习期不久的新人于文远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接下来的演练同样跃跃欲试。
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的最佳途径。理论课堂结束后,顶着火辣辣的阳光,突击连连长解洪林下达了当日的实操目标,大声吼出第二个问题,“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能!”胸有成竹的回答再次响彻云霄。
第三声“能”,许下护河约定
防汛是一场接力赛,要一棒接着一棒跑。
抢险技术代代传承,要一任接着一任学。
5月14日下午3时,随着连长解洪林的一声令下,突击连以突击班为单位火速分为三组,各班长倾力分享自身技巧,资深抢险专家手把手对治黄新兵进行教学。
“下一个让我上,给大家分享一个快速拴桩的方式!”
“打家伙桩时,需要大家通力配合,观察桩顶偏不偏、注意听从连长硪号指挥。”
“先清基、后铺袋、平顺压茬错开垒……三层反滤快速铺、袋地触面要闭气,见排清水后再止、加强留守多观察。”
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慷慨激昂的打桩号子,砂土飞扬的土料传递,密切配合的铅丝笼网片编制……两天里,每一个演练现场都“热辣滚烫”。然而要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不经意间听到的治黄老兵与新兵的一个对话。
编织铅丝笼实践
“机械编织的铅丝笼比我们速度更快、质量也高,是不是……”
“我们学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紧急时刻,还是要靠人!”
确实如此。教学,说到底,其实是人类精神和生命的代代递交。治黄技艺与精神的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其传承。
该局副局长岳三利在烈日下默默陪着防汛抢险突击连训练了一整天,同样深受感慨。在总结讲话的最后,他满怀激动地与阳谷黄河防汛抢险突击连全体成员许下了一个特殊的约定。
“让我们一起为保护黄河安澜贡献出全部力量,能不能做到?!”
滚烫的心声再次汇成一个字,“能”!
这,就是阳谷黄河的答案。(许乃薇 郭鹏 李华齐)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