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堤上的“60后”至“90后”

——郓城黄河河务局备汛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6-3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6月3日讯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

孟夏五月,郓城河畔微风徐徐,放眼望去,满眼皆绿。如何守护好这幅安澜画卷?郓城黄河人用年复一年的坚守,从老当益壮的“60后”到青春洋溢的“90后”,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描绘大河安澜“画卷”。

“60后”老马伏骥,坚守一线

“当河道水位流量大,持续处于高水位时,险情易发在大溜顶冲坝岸的迎水面、上跨脚和前头位置,大家一定要重点仔细观察根石情况;巡查堤防背水面时,要观察堤脚、坑塘等附近有无渗水流出……”

说话的武继军,是一名“60后治黄老兵”,每到一处,都坚持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他趁着巡查的间隙,向年轻职工强调巡查注意事项,“传经送宝”,他以深厚的“功力”,“把脉”“会诊”“开方”。

谈起今昔对比,武继军激动的说“在与郓城黄河数十载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查勘河势、工程普查、观测滩唇,来来回回已成为我们的日常。现在好了,人到不了的地方就‘派’无人机去,几分钟就能获取河道上下游几公里范围内的详细河势资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将退休的他,仍然坚守一线,进行着离岗前最后一次汛前备汛,让大家感受到一名黄河老兵在防汛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行动默默地温暖着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70后”冲锋在前,默默奉献

“工程巡查要细心检查,不能光图效率,洪水水势变化多端,除了抓实常规备汛手段之外,必须提前多方位做足功课、找准规律,做好完全准备……”,眼前说话的这位中等身材、身着蓝色工作服忙碌穿梭于工程巡查一线的就是宋召义,作为标准的70后,他参加工作已有25个年头,是管理段“久经沙场”的老兵。

提到宋召义,大家都会用“小太阳”来形容他——乐观开朗,脸上常挂着笑容,温暖而明亮。

“召义,检查一下打草机运转情况”“召义,注意一下今年汛前普查发现的问题位置”“召义,一起去清理一下堤防上的垃圾”……汛前准备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着,“宋召义”的名字在段上也随处可闻。“有事情找召义”,他会随时出现在需要的地方。

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备用发电机能否正常运行,测量设备维护保养是否得当?灭火器是否在保质期内?历年出险的坝号、位置……每一处备汛细节,他都能记在脑中、对答如流。饭不在点,汗水湿衣,经常是这样。

穿上救生衣,拿起摸水杆……今年备汛,他和同事开始穿行于工程区域各个位置,展开“无死角”巡查。

“80后”乘风破浪,勇于担当

每年对河道断面、水准点、水尺进行校核,是备汛的一项规定动作,需更加细致,否则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往右一点,多了,好了不要动。”

“不对,误差超限,再来一遍。”“好,我在调整一下,确保校核准确。”这一对话发生在杨集险工坝岸。

徐龙雷正与同事一起校核水尺,徐龙雷一是名退伍军人,也是“80后”,今年汛期主动承担起来了根石探摸、险工巡查、水尺校核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每当防汛关键期,说徐龙雷是“拼命三郎”一点也不为过,无论天气炎热还是大雨倾盆,他都阔步走在最前面,言语不多,却用实际行动诠释出曾经的戎马岁月。

花开蝶自来,生活如此,事业亦如此。他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荣获了“山东黄河工匠”、“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等荣誉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多年来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进一步彰显了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和地位,更好服务于郓城黄河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90后”主动请缨,并肩作战

在防汛一线的队伍中,不乏青春的面孔。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足,但是我年轻,体力好,我保证的是只要跟着大家,巡堤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指到哪,我就‘打’到哪。”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不到一年的“99后”张浩伦说。

除此之外,作为防汛“新兵”的他,边学习、边实践,面对各种工具,完全表现出一个“小白”的茫然与无奈。但从不服输的他,又怎能甘当“小白”?每天早上班半个小时,向老师傅请教巡查要点;晚走半个小时,整理领会学习心得。

火热的实践是最好的课堂。自上堤防汛的他,就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对工作充满了干劲与信心,工作干得很认真,一段时间下来,对值守堤坝范围、险情辨别、隐患排查情况熟悉了起来:巡坝时要注意大溜顶冲位置,根石有无走失,有险情要及时报告,有积水尽快排除,不能在一处汇集。

几天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的戴着眼镜的小伙子。“实在是太能干了,遇到问题从不推脱,总是想办法去解决,我们日常巡查的活他都积极参加,与同事之间相处的也非常融洽段上同事们都对他竖大拇指。”说起张浩伦,管理段职工郭建这样评价道。

唯有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韶华。作为防汛的新生力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防汛工作中去,不惧风雨的挑战、勇往直前,彰显出了黄河青年的青春蓬勃力量,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富有活力的答卷。

汛前准备是序章,属于郓城黄河人的“战斗”马上开始。(苑司锐)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