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6月12日讯 这是一场紧张的实训——队员全力以赴、尽心竭力;这是一场能力的检验——强化专业能力,锤炼责任担当;这是一场联合的行动——“河军地”密切配合,共护黄河安澜。
在鄄城黄河营坊险工工程,2024年鄄城县黄河防汛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正式开始。
实战演练砺精兵
本次演练模拟黄河中游发生特大暴雨,水库控制运用后,花园口站洪峰约为20000立方米每秒,鄄城黄河河道长时间遭受大流量冲刷。
“报告指挥中心,营坊险工根石坍塌严重,决定使用机械抛投防洪椎体和涤纶网兜进行抢护,请指示!”
“请立即按照抢险方案开始抢护!”
接到指令,鄄城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迅速行动。他们分工明确、合作默契,椎体摆放整齐,机械作业流畅,现场指挥有序,展现了队员们专业娴熟的抢险技术。
镜头切换,一两个队员和一辆挖掘机正在紧急制作涤纶网兜。据悉,鄄城黄河河务局近两年采用防汛新型抢险材料,用涤纶绳编网兜替代传统铅丝网片。这种材料制作快速、封口方便,能完全替代铅丝笼,快速加固根部,稳定险情。
各防汛力量集结
现场热火朝天,忙而不乱。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好的涤纶网兜被抛入水中时,队员们兴奋地欢呼。“面对着滔滔河水,那种自豪和激动难以言表。”年轻的抢险队员姜哲激动地向笔者说道。
涓涓不塞,是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正是有这群技术娴熟、作风过硬的黄河守护者,才有黄河岁岁安澜的今天。
河地融合护河安
为持续加强“1+N”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水平,鄄城黄河河务局邀请常务副县长担任此次演练总指挥,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及消防救援机构共同参加演练。
演练现场,200余名参演人员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演示了决策指挥、科学调度、快速抢险等黄河防汛抢险救援各个环节,展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面对坍塌、管涌等不同险情,各队伍制作涤纶网兜、修做反滤围井及围桶。他们身手矫捷、训练有素,俨然是优秀的黄河卫士!
民兵队伍集合
演练结束后,县人武部民兵抢险队的一名队员对笔者说,“通过这次演练,我们既磨合了队伍,又学到了抢护方法,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沿黄群众,我有责任为黄河贡献一份力量,守好我们的家园。”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该局将持续加强与政府、驻军、消防救援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紧密联动机制,确保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同时,还将加大对防汛抢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沿黄居民的防汛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共同守护好母亲河的安全与稳定。
创新科技为安澜
“报告指挥中心,防汛抢险数智指挥中心的摄像云台正在对根石坍塌部位进行实时画面传输,请指示。”
“收到,请马上启动无人机巡查。”
伴随着轰鸣声,屏幕上展示了摄像云台、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画面。防汛办公室主任靳亚兵自豪地汇报,当遇到险情时,他们会把防汛抢险数智指挥中心移动到现场,利用摄像云台和无人机拍摄险情位置,通过视频会议平台传输至各级防汛会商中心,同步自动录制视频、拍摄图片,实时留存影像资料。
抛投四角锥体
近年来,鄄城黄河河务局不断加强防汛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在“三个全覆盖”应用防汛的基础上,该局自主打造的防汛抢险“数智”指挥中心,实现了远程抢险现场画面实时传输及防汛抢险现场会商等功能,是一个平战结合、互联互通、灵活机动的移动指挥平台,首次投入实战便得到了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可远程监控的滩岸观测桩、智能化全天候巡查装备、3D打印的防洪椎体等先进技术、材料轮番上阵,共护黄河防汛安全。
黄河即将进入主汛期,一场防汛“大考”就要开始。鄄城黄河人将重整行装再出发,以100%的努力应对1%的可能,全力筑起护河安澜的铜墙铁壁!(苏张伟 李志生 吕志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