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5日讯 科技的流动如涛涛大河,带来了治黄事业的变革;创新的发展如星辰璀璨,点亮母亲河未来的道路。
近年来,历城黄河河务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战略,锚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从政策支撑、优化体制机制、科技领航、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实现科技创新多点突破,积极赋能科技强局建设。
强化主体,政策支撑坚强有力
创新给力,在于科研支撑有力。
该局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离不开高质量政策支撑。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申报机制,为应用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出台《历城黄河河务局科技创新激励办法》,制定10余项配套实施细则,打造“1+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搭建起科技创新制度的“四梁八柱”。
召开科技创新推进会
优化体制机制创新,架起科技成果转化桥梁。定期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通过优化机制疏通堵点、纾解痛点、破解难点。对正在研发的科研项目给予人、财、物全力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问题、关键技术需求,确保科技项目成熟申报和推广应用,努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户外实训基地,可进行教学培训、岗位实训、技能比武、学生实践等,成为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积极做好创新科普,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开展科技周、科普日主题活动,制作各类科普短片广泛宣传。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科普宣传标语,增强职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开展“科技赋能保黄河安澜”为主题的科技讲座,走进遥墙中心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等活动,以创新思维赋能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破藩篱,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蓄势赋能,打通科技研发壁垒。
“今日中雨,应急抗旱调度大流量过程已进入落水期,某处曾经在秋汛大洪水处有堤防塌陷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在此处加密巡查频次。”7月1日,堤防工程管理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系统智慧预警模块通过经验、地段规律发出了预警。 目前,该系统已在遥墙管理段试运行一年多的时间,解决了巡查信息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实际问题,为维修养护、防汛抢险、工程规划设计等业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2023年,该系统作为基层应用“云黄河”数据典型创新案例,获得了由山东黄河河务局和陕西黄河河务局联合举办的数字孪生技术竞赛二等奖。
基层职工应用《堤防工程管理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系统》
在盖家沟险工,静静矗立着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励智”精测快报物联网水位站。它是历城黄河职工自发研制的,不仅能测水位,而且能测含沙量,观测精度高,观测次数多,数据即时上网,信息同时发送手机,是继人工水尺、遥测水位站之后的第三代“云水尺”。已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将开启黄河水沙高精度实时观测的新征程,初步实现基层职工在手机上看水位的梦想。
盖家沟物联网水位站
这两项技术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得到职工认可,是数字孪生历城黄河建设标准性科技成果,成为历城黄河治黄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长效品牌。今年,该局拟申报省局科技储备项目2项,申报黄委“三新”项目6项,《物联网压力水文站》申请参加“黄河保护治理先进技术(设备)推介会,努力成为智慧治河的践行者、推动者和赋能者。
搭建平台,人才建设蓄势赋能
筑巢引凤,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只有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治黄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
2023年9月,王振东工作室成功获批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该局充分发挥黄委首席技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鼓励青年职工参加工作室的创建和创新活动。在工作室负责人王振东的带领下,一批专注于黄河防汛抢险、工程维修养护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在实践中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科技治黄事业的中坚力量。
青年职工参加“王振东首席技师工作室”
以青年职工戴康为带头人的技术创新团队在科技攻关过程中,切实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戴康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根石探测无人艇”、“物联网水位站”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的研制开发,扩大了历城黄河科技人才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王为乐为代表的技术人才建立了“老带新传帮带 新促老共成长”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范带头、担当作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技术攻关经验,言传身教中促进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充实壮大了历城黄河科技人才队伍。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历城黄河河务局将向“新”而行,在赋能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以“质”致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王琳 图:李娟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