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治黄建新功

谨以此文向治黄一线退伍军人致敬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8-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5日讯   在共和国成长的漫漫岁月里,总有这样一群人,身着戎装,用青春与热血守护祖国安宁。防汛、抢险、救灾……危难关头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可当卸下肩章,褪去戎装,告别军营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份即从现役军人转变为普通公民,进入社会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但退伍只是一种形式,在军旅的数年生活培养塑造起他们的责任担当、忠诚勇敢却如烙印般铭记于心,永不褪色,他们就是退伍不褪色,光荣的退伍军人。

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平黄河河务局码头管理段这群“最可爱的人”。河务局管理段是基层中的基层,往往面临位置偏僻、任务繁重、露天作业多等一系列挑战,因而不少年轻同志都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在基层管理段工作生活。但这群退伍军人转业后却主动请缨、长期在码头管理段工作服务,而这一干就是五年、十年、二十年。

转业不转志

他们中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警卫连服役五年的管理段段长苏波,有在武警上海总队司令部直属大队服役的管理段职工王飞,还有在南疆边防守卫祖国安全的边防战士韩昆,他们来自不同军种、不同部队,最终却都加入了邹平黄河河务局,成为治黄铁军中的光荣一员。面对转业后的新岗位新需求,他们没有畏难情绪,而是瞄准差距,补齐短板,专业知识不足,就苦研《河道修防工》等专业书籍提升素质,实践能力欠缺,就深入治黄一线,详细了解工程建设增强本领。炎炎夏日,凛冽寒冬,工程一线,河堤坝头,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河防工程一年四季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是个兵

军人的坚毅忠诚与治黄岗位仿佛天然契合,21年山东秋汛洪水,码头管理段所辖梯子坝险工几乎达到有记录以来历史最大流量,是他们不惧危险,始终驻守在一线,巡查在前沿。连续数周,家都不回一次,甚至在汛情最紧张的时候,都是和衣而睡,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抗洪现场开展抢险,而这只是他们多年抗洪经历的一个小小缩影。由于基层管理段人员紧张,工作上尽心尽责的他们,在家庭与子女教育上却往往是缺位的,聚少离多是他们的常态,一提起子女,他们总是心怀歉意,可也正是家庭的关心包容,成为他们可以安心奋战在治黄一线最坚实的后盾。

退伍不褪色

永不服输是他们精神的最大特质,特别是在“数字黄河”“三个全覆盖”等大背景下,学历有限的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拥抱新变化,从过去单一依靠脚步丈量的人工巡查,到现在的“视频、无人机、人工”三位一体立体化巡查,改变的只是巡查形式,可不变的是他们坚守治黄一线的初心。从放飞无人机到“智巡”APP应用,从遥测水位记录到机械化抢险,从《黄河保护法》学习到“六项机制”运用,这些原本的水利门外汉现在不仅能胜任工作岗位,还早已成长为可以编订抢险预案、宣讲防汛知识、开展演练培训的行家里手。

治黄建新功

在基层拥有扎实实践经验之后,他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他们精心研制的“牵引式斜坡搂草机”“避让式除草松土设备”“发光式水准尺”“机械化柳石枕捆抛车”等多次获得山东黄河科技火花奖,甚至还有数项成功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码头管理段获评“滨州黄河幸福段所建设先进集体”“山东黄河示范性五型段所”等多项荣誉,特别是在“标准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的两化建设后,码头管理段更是成为邹平黄河河务局,乃至滨州黄河河务局的一个鲜明标杆。

学成文武艺,弄潮大时代。在部队,他们是手榴弹比赛优秀选手、优秀士官,在治黄一线,他们是防汛专家、技术能手。不过是身上的军装变成了工装,手中的枪支变成了探摸杆,但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还将勇立潮头,不负黄河,不负人民,在新时代的治黄一线再立新功!(文:康文豪  图:党传焱  康文豪)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