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0日讯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水旱灾害防御是对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要在迎风斗雨中学本领、在攻坚克难中担使命、坚决完成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
7月1日,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东平管理局第三党支部率先成立党员先锋队,积极投身防汛工作,以“责任链”扣紧“防汛链”,以实际行动在东平湖大坝上筑起“铜墙铁壁”。
战斗堡垒驻扎一线
东平湖,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
戴村坝来水
东平管理局第三党支部就位于东平湖防汛的核心位置,由三个管理段组成,主要担负着大汶河下游、东平湖二级湖堤48.746公里堤防和3座涵闸的防汛管护及南水北调八里湾泵站、京杭运河八里湾船闸的防汛安全监督任务。
“入汛以来,我们支部始终坚持党建与防汛一体化部署、双向互动、上下联动。”该支部书记黄新军介绍,进入七月,强降雨预警频发,东平县多是连阴天,他们主动加强巡查频次,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红色担当,彰显红色力量。
二道坡管理段职工王光平是一名退伍士兵,为保障河湖安澜,他始终坚持奋战在防汛抢险第一线。夜色渐深,月光下他以“哨兵”姿态巡查在东平湖畔,仔细查看堤顶、堤坡、堤脚有无裂缝、塌陷、渗水、管涌等现象。
“七下八上”期间,像王光平这样的守河人还有很多,比如细致查勘工程靠河情况的解河口管理段值守人员王豪;反复提醒巡查人员要注意安全、带好巡河工具的韩村管理段负责人黄强……一道道橙红色身影成为东平湖畔的靓丽风景,一本本值班记录材料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担当。
风雨中,黑夜里,他们把支部驻扎在大堤上、党旗扬在阵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用责任与担当在堤坝上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红色屏障”。
闻汛冲锋奋战一线
回忆起7月5日的雷暴大风天气,黄新军至今记忆深刻。当天下午5点左右,狂风四起,天突然变暗,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二道坡管理段门口的电线杆被一块巨大塑料薄膜拽倒,一瞬间,办公楼陷入黑暗,嘶吼的狂风紧紧揪扯着职工们的心!
冒雨清理堤顶道路
等雨势稍减,大家立即往堤上跑去,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遍地都是暴风肆虐的痕迹:二级湖堤、大湖围坝上千棵树木或被被连根拔起、或被被拦腰斩断,歪斜、倾倒,横亘在道路中间。此时,又一轮狂风来袭,巨浪裹挟暴雨猛烈拍打堤岸,被困在堤段上的车辆被大雨疯狂冲刷,不断按喇叭求救。
道路被堵塞,施工机械进不来。为尽快开展清障抢险工作,该支部兵分三路,以二道坡管理段为据点,向东、向西、向南徒手作业。
“大家一定要看清脚下,互相配合,注意安全!”黄新军的声音很快被大雨淹没。党员干部们迅速行动,披雨衣、持手锯,将倒伏树株分段肢解,再合力搬运到路边。在这过程中,堤顶等候的车辆亮起大灯照亮了漆黑的雨幕,行人们深受感染,陆续自发加入到清理队伍中,党员群众一起手抬肩扛,在暴雨中描绘出党旗引领、团结一致、守护安澜的生动画卷。历时三个小时,该支部管辖范围所有倒伏树株清理完毕,恢复了道路畅通。
次日正值周六,党员们早早便出门开展雨毁工程修复工作。大伙默契表示,一直守在堤上,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自己更安心。
人技合力护卫一线
“管理段人员少,工作头绪多,传统人工巡查耗时久,实效性差。”支部党员王旭龙表示,“越是防汛形势复杂时刻,越需要充分发挥‘技防’与‘人防’的双重作用。”
作为无人机操作手,他深知无人机在防汛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因大汶河上游持续来水,东平湖水位逐渐增高,人眼观测八里湾泄洪闸运行状况存在一定困难,无人机可悬停、可放大拍摄的功能为巡查工作带来充分助力。
王旭龙的话语道出了治黄人的心声,对于科技治黄,老党员王善峰也深有感悟。
利用无人机对泄水闸进行观测
“夏天在东平湖捕鱼、洗澡的群众多,一不留神就下水了,我们巡查人员满堤上找也很难全面捕捉他们的踪迹,视频监控清晰又及时,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
这位老黄河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治黄新技术,同时,毫不吝惜的将三十余年治黄经验传授给一名名“新黄河”,加速治黄新人成长。
“传帮带”过程中,借用“全天候、范围广、转点快”的视频监控巡查,结合“机动灵活、视角宽阔、速度快”的无人机巡查,与“细节全、判断准、处理快”的人工巡查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巡查质量和效率。
该支部党员既是战友,又互为师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更多治黄知识和技艺,牢牢占据防洪保安的主动权。
闻汛而动、听令而行。东平管理局第三党支部在风雨中逆行,在堤坝上奋战,在黑夜里坚守,真正做到“哪里有险情、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党员在”,始终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全力以赴守护河湖安澜。(王新茹 王美军)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