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7日讯 档案,刻印着时光的记忆,见证了黄河沿岸奋斗的步伐不息。
“祝贺章丘黄河河务局以96.6分,晋升为水利档案规范化管理二级单位!”2024年10月22日,章丘黄河河务局以同批次申报单位最高分晋升水利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二级单位,档案助力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斑斓书卷,又绘下新的一笔。
回首近年来档案建设历程,章丘黄河河务局强机制、补短板、谋创新,深耕档案精细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创新利用,不断推动档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谋在细处 勤督严控促推进
章丘黄河河务局以管理体制建设作为档案工作“抓手”,确保程序明确,责任明细,统筹联动,不断推动制度落地生效、开花结果。
以“三个靠前”定准档案工作总基调。章丘黄河河务局一直将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思想靠前、部署靠前、工作靠前,及时完善修订机关档案管理制度,对标档案业务建设评价标准,提前谋划、精准定位,对标先进、取长补短,持续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机关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殷柳新 摄)
以“三项机制”架构档案立体组织体系。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专、兼职档案员具体管,纵向责任明确、横向有人执行的监管运行机制;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有力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专职档案员对档案归档实行事前指导及事中、事后监管的档案指导管理机制。三项机制齐抓共管,确保档案工作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得力。
靶向施策 周密部署抓落实
构筑软硬件支撑,赋能档案数字化。自2015年以来,章丘黄河河务局陆续增配防浸报警器、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今年又对档案库房进行升级改造,更新扩容密集架,以山东黄河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依托,完成1986年至2022年室藏档案数字化转化,档案服务治黄工作更加高效,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改造升级后的档案库房(任爽 摄)
提升档案专业技能,强化人才队伍培养。组织专职档案人员参加省市局和章丘区开展的档案业务培训。发挥专职档案员“传、帮、带”作用,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不断夯实档案队伍业务能力。专兼职档案员把“充电提技”作为常态,互学互助,练就过硬业务本领。2023年,专职档案员游明代表章丘区参加济南市首届档案馆系统业务技能大赛,获得了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
紧扣特色 创新争优求实效
档案活化利用激荡起新时期档案赋能治黄工作新鲜活力。章丘黄河河务局以黄河文化建设为纽带,立足本单位实际,深挖档案资源,打造档案特色亮点工程。
通过调阅文史资料,查访水文化遗存,编写《河·流光采影》《忆河拾贝——章丘黄河水文化名录》等书籍画册。与章丘区档案局、党史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沟通考证,实地走访范家园村及周边村落,寻访幸存者后代,制作纪录片《“范家园惨案”回眸》,填补了章丘黄河红色文化空白。
档案工作获得荣誉表彰(游明 摄)
紧抓河地融合机遇,与章丘区政协、文旅局等单位多次座谈黄河文化、档案活化利用工作,推动“资政育人实践基地”“黄河论坛”在该局职工书屋落地挂牌。
依托职工书屋,打造“章丘黄河文化展示区”,收纳展示近300本地方史志、各类治黄文献书籍以及治黄老照片、老物件等历史遗存,实现了档案与文化有机结合,由点及面弘扬黄河文化,开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局面。
活化利用 载誉前行结硕果
“我们局拍的这2部档案纪实片,都是本局职工自己制作完成,包括收集采访、撰写脚本、字幕配音、拍摄制作。通过参与,既锻炼了职工能力,还能更深刻的了解档案的价值与历史意义,也更有利于去探索和创新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章丘黄河河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朱海向评估组专家介绍道。
近年来,章丘黄河河务局沿着档案活化利用的探索之路砥砺前行,利用视、听等形式,不断创新档案发展方式,收获累累硕果。
2022年,《“范家园惨案”回眸》获山东省档案馆红色档案征集优秀案例;《档案资源在章丘黄河文化建设中的活化利用》获省档案馆经济科技档案工作优秀案例;《章丘黄河百年治理与发展》获山东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3年,《<章丘黄河文化展示区>特色档案展示案例》荣获山东省档案馆、山东河务局档案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忆河拾贝--章丘黄河文化名录》获省档案馆档案编研创新研究类优秀案例。
2024年,《胡家岸险工历史发掘案例》获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档案学会档案数据领域优秀案例。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过往成绩当为今日之起点。今后,章丘黄河河务局将继续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持续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为章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档案资源依据和支撑。(游明)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