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1月28日讯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24年,槐荫黄河河务局坚持依法防汛、科学防汛,锚定目标,强化措施,在“实干至上、行动至上”中攻城拔寨,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中追求完美,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善作善成,防汛工作实现新突破,治黄事业开启新篇章。
务实求效,落实责任“出新招”
明确职责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该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事为制,对症下药,全力推动各项黄河防汛责任走细走深走实。一方面,完善内部岗位责任制,健全防御大洪水运行机制,优化职能组设置及职责清单。另一方面,理顺河地防汛协同机制,以区人民政府文件印发《槐荫区黄河防汛职责》,向区领导、相关部门、办事处发放防汛责任“明白卡”,制作《槐荫黄河防汛手册》、《群防队伍培训教材》、防汛培训短视频,真正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落地落实。
防汛责任明白卡(张泽厚 摄)
该局坚持“学”字当头、“练”字为要,打造过硬防汛队伍,提升防汛综合实力。通过开设防汛科普专栏,举办防汛微课堂、防汛知识技能培训班、防汛知识竞赛,开展防汛抢险指挥调度演练,承办济南黄河防汛专家授课比赛,全面提升全员防汛业务能力,提高防汛抢险技能。重点深化“师带徒”模式,充分发挥黄河防汛抢险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着力构建“师带徒”体系,量身打造培训计划,不断提升防汛抢险专家及培养对象理论功底和各项抢险技能。
开展防汛抢险实战演练(吴旭波 摄)
科技赋能,智慧防汛“新举措”
该局全面推广“防汛业务+三个全覆盖”应用,重点抓好“三个全覆盖”在水位读取、立体巡查、河势查勘、滩区观测、项目管理、冰凌监测、度汛方案审查等方面的科学、规范、精准化应用,以科技之力赋能黄河防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大对科技防汛的应用力度,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云广播喊话提醒、无人机巡查观测、立体巡查图应用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日常防汛管理智能化。
槐荫黄河立体巡查体系图(孙传承 摄)
自2022年省局决定在槐荫黄河开展“1+N”多渠道保障防汛物资试点工作以来,该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先后与14家企业单位成功签订机械、物资代储协议,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形成了以国家常备防汛物资为基础,协议代储为候补的链条式供应框架,牢牢筑起防汛物资“保障仓”。
应急照明与监控系统(吴旭波 摄)
深挖细掘,营造宣传“新阵地”
该局结合传统宣传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宣传模式,坚持“线上”“线下”齐出动,充分利用QQ、蓝信、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全面宣传,打造“防汛直播间”,让每位职工做“主播”,带动周围群众及家属进入直播间观看,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打造“防汛朋友圈”,利用职工朋友圈,分享各类防汛宣传图文,以一传百,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让防汛知识及时“走”到群众当中,“响”在群众耳边,“通”到群众心里。
同时,该局以黄河防汛为主题,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实效性”为一体的防汛文化广场,在弘扬黄河文化的同时,提升了群众防汛意识,营造了浓厚的防汛文化宣传氛围。制定《槐荫黄河防汛文化广场管理办法》,提升防汛文化广场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基地建设先进典型”魅力,展现了槐荫黄河良好防洪工程面貌及深厚文化底蕴。构建“曹家圈险工防汛驿站”,作为一线职工补给中转站,逐渐成为槐荫黄河基层防汛的宣传站、传递爱心的接力站。
曹家圈防汛文化广场(张泽厚 摄)
凝心聚力攀新高,只争朝夕干为先。今后,槐荫黄河河务局将以“实”字托底、“干”字为要,继续乘风破浪,谱写有为新篇章。(吴旭波)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