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库 大智慧

——滨城黄河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应用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2-3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3日讯   “仓无备粟,不可待凶饥;库无备兵,不能征无义。”对于防洪救灾工作来说,防汛仓库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物资精准调度、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保障抢险救灾及时有效……为适应新形势下应急抢险需要,滨城黄河河务局对防汛仓库进行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提升,让“小仓库”发挥“大智慧”。

硬件升级,仓库智能化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迎来了新挑战。随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进程的发展,基层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滨城黄河河务局原有的防汛仓库管理模式明显落后于科技治河发展的需要,为了确保“发展不掉队,管理不后退”,该局开发建成滨城黄河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借助数字科技力量提升仓库管理水平。

滨城黄河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

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由前端感知和后台软件两部分构成,包含红外数字人脸AI识别、智慧大屏、RFID盘点机等设施设备,在归集管理各类数据、防汛物资盘点和进出库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手机,可以实时看到仓库内部状态与物资储备情况,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仓库管理工作……”道旭管理段仓库保管员李栋介绍道。通过登陆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当前水位、仓库温湿度、火灾预警情况、维护保养等数据全都清晰可查,有效降低仓库管理人员的培训难度和操作门槛,进一步提高了防汛仓库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让多维复杂的仓库管理工作简单化、规范化、数字化。

仓库人脸识别、火灾预警及温湿度传感设备

科技赋能,管理规范化

“该物品位于A-13货架,现有库存40件,入库时间为……”随着管理人员手中的扫码枪“叮”的一声响,物资相关信息便显示在仓库的大屏幕上。

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建成后,滨城局实现了物资识别码管理模式。该局为每一件物资设置专属IFID识别码,并将位置、数量、出入库记录等配套信息录入系统,在智能化平台的赋能下,通过便携扫码枪以及仓库门口安装的IFID读写器,可以准确识别IFID码并自动上传。

物资识别码管理

“除了识别码管理,我们还建构了3D虚拟仓库,智能化平台实现了物资可视化管理。”保管员熟练的演示着,“通过输入IFID码,屏幕会出现仓库实景3D图,物资的具体位置会发光发亮,几秒钟就能轻松搞定以往复杂的翻查过程。”

该智能化平台的投入应用,给物资清点、出入库应用带来了质的飞跃,实现了物资动态监管。从此,过去“一件一件数,翻来覆去找”的场景一去不返。

搭建仓库3D模型

实战检验,调运精准化

“报告指挥中心,大高控导+3号坝接近漫滩流量,需要修建土袋子埝加高,请求防汛仓库调拨物资。”在滨城局组织的防汛实战演练中,抢险队员汇报着现场情况,与此同时,防汛仓库根据指挥中心安排,迅速将需要物资明细批量输入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平台自动计算最短物资运送线路及运距,并推送到可视化界面。连绵的“滴滴滴”声迅速充斥满仓库,根据可视化大屏显示运送路径,早已待命的运输人员第一时间冲向编织袋、铁锹等物资位置开始了搬运工作,物资调配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

物资管理规范有序

“由于上游来水量较大,黄河东浮桥拆除,请运输组注意绕行。”在进行物资装车时,指挥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之前,运输人员已将出险位置输入智能化平台,平台显示出所有物资调运线路,在回避浮桥线路后,筛选出一条最省时最快捷路线,开始了快速高效的物资调运过程。

防事之未萌,避险于无形。滨城黄河河务局通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提升改造,提升防汛仓库物资储备安全和物资调度效率。今后,滨城黄河河务局将不断探索防汛仓库智能化平台的实际应用效度,确保防汛物资在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为防汛抢险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张凯宁  盛丽艳  陈利利)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