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观澜映河清 科技润笔绘新程

——鄄城黄河“智慧防汛”微创新工作小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11日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号角吹响以来,科技创新浪潮涌动,高质量发展亮点层出不穷,为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黄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鄄城黄河河道全长56千米,辖区内5处滩区如同五道难题,滩岸观测路程遥远、道路泥泞,车辆难以通行等一直是基层防汛工作的痛点,只能依赖传统的人工徒步观测方式,每逢雨雪等恶劣天气,更是步履维艰、难上加难。

面对这一挑战,鄄城黄河河务局紧抓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三个全覆盖”建设与应用为基础,创新性打造出了可远程观测式滩岸观测桩,在辖区内16处观测点全部布设应用。

这些观测桩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哨兵,矗立在黄河岸边。红白相间的涂装醒目而整齐,它们不仅可以辅助无人机快速锁定目标,优化观测路径,提高观测效率,更能通过集成高精度GPS定位系统与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对滩岸的远程、快速、精准观测。“自从有了这些远程观测桩,基层职工再也不用徒步涉水,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啊!”监测人员看着无人机传来的清晰画面,感慨万千。

小小观测桩破解了基层职工的难题,更让他们通过这一扇小小的“窗口”,洞悉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远程滩岸观测桩的应用,是传统观测作业方式的一次沿革,更是对未来黄河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确保观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同时,也为黄河防汛提供了最坚实的数据支持,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手。防汛部门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掌握黄河滩岸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为鄄城黄河的岁岁安澜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这场变革中,“技防”与“人防”的深度融合是精髓所在。远程观测桩作为“技防”的代表,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减轻了人力负担,提升了监测效率;而黄河人的智慧与汗水,则是“人防”的坚实基石,他们依据实时数据,迅速响应,精准施策,确保了黄河治理的每一步都稳健有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绘制出一幅黄河治理保护的新画卷。

而这,仅仅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一个缩影,在科技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在黄河岸边生根发芽,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每一份创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治黄事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奋力迈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绚丽篇章。(郭若晴  李志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