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2月12日讯 青山绿水韵长流,数“织”黄河梦正酣。
时代需求,铸就格局宏阔,当黄河治理的伟大征程翻开充满科技色彩的崭新一页,黄河尾闾的利津治黄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智慧水利建设的号召,紧密围绕数字孪生黄河的建设目标,将数字技术与古老黄河的交汇,编织出一个新时代的治河梦想,以“数字”之光,照亮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新征程。
算法驱动 创新引领技术变革
智慧启迪兴未来,科技赋能绘蓝图。近年来,利津黄河河务局持续推进“三个全覆盖”建设,科技治河进一步提档升级,从建成山东黄河首家智慧黄河实训基地,编制山东黄河首本无人机应用培训教材,到建成4座智能无人机场,率先打造智能无人机集群作业模式……数字孪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依托“三个全覆盖”获取了大量信息数据,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数据要素不仅是推动智慧黄河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推动治黄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资源。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更好地支撑治黄业务的开展?这始终困扰着利津黄河人,而这一问题破局的开始,始于一次防凌工作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有一个环节是“群策群力谈创新”,一名管理段的年轻职工谈到“三个全覆盖”应用在防凌工作中时说道:“前几天看的战争电影,无人机飞过就把敌人数据测出来了,咱们这无人机要是能直接把流凌密度测出来就好了!”一句憧憬的话点燃了参会人员心中的科技火花,大家围绕这个憧憬讨论起来。
“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如何通过数据处理的形式融入到治黄工作中来呢?”
“现有的科技设备如何联动起来更好地帮助基层工作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该局决定抓住这个创新点,围绕现有“三个全覆盖”科技设备深挖科技潜力,探索数据分析与基层业务结合的方法。该局组织召开创新工作调度会,调兵遣将成立数字孪生建设专班,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分组督战,各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推进各项工作,充分聚焦基层工作中的痛点和堵点。
前期布局,他们实地调研,走访一线职工,倾听最前线的治黄声音;中期谋划,他们凝聚合力、请教技术专家,勾勒最严密的框架体系;后期推进,他们创新设备,融合各类场景,构建最实用的先进算法。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研究,一次次的技术会商,最终确定了以“云计算+人工智能”赋能科技设备的路径,在现有的科技设备上以先进算法培育各类应用,精心研发了视频接力、综合巡检、智能抓拍、冰凌密度测算等一系列高效智能的算法模型。正是这些算法模型为后续的治黄应用平台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慧赋能 治黄业务提档升级
“线路设置完成,正在执行接力巡查任务。”在王庄管理段会议室的屏幕上,视频监控系统正在按照工作人员的设定进行接力巡检。视频接力巡检系统是由多个摄像头根据提前设定的巡查时间和巡查路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联动拍摄,通过算法对所辖工程进行自动化巡检,并实现影像数据自动分类存储,解决了管辖工程范围大,人工巡查不及时的问题。
“智慧段所平台的建设,真是为我们基层治黄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更让我们对黄河的守护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这是智慧段所建成并投入应用后,基层职工发自内心的高度赞誉。
时针拨回几个月前,当先进算法模型成型之后,该局着手准备,以王庄管理段为样板,以先进算法模型为核心,吹响了“智慧段所”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的号角,打造了一个集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调度、智能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段所管控体系,构建起“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一体化架构,“科技赋能、数惠黄河”的智慧段所运行格局已经形成。
在感知层,GPS辅助,无人机,视频监控,两者协同作战,构建起立体监测网络,将黄河的每一刻变化都尽收眼底;在网络层,联合移动公司依托5G技术搭建起一条数据高速公路,让每一份数据都能迅速、准确地抵达智慧中枢;在平台层,充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搭建起一个收集数据、智能分析、精准决策的智慧平台,让治黄工作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在应用层,围绕防凌防汛、工程管理、水政监察等核心业务量身打造了智能化应用,129处监控和14架无人机串点成线为黄河的守护者们描绘出一幅幅精准全面的监测画卷。
在堤顶道路上,它可以对过往车辆进行敏锐捕捉,每一帧画面都是对防汛道路的严格守护;在险工坝头上,它可以对采集到的水尺画面进行读数计算,得出水位数据并实时上传至云端,精准捕捉水位波动的每一个瞬间;在冬日冰面上,算法对无人机画面中水面和冰凌情况自动识别,以获取流凌密度、速度、岸冰占比等关键信息,实现冰凌状况的准确监测和分析;在浮桥浮舟上,它精准监测,对浮桥状态与位置进行全面监控,记录浮桥轨迹确保安全运行。
智慧段所自应用以来,先后荣获山东局陕西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竞赛一等奖、山东黄河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黄河数字孪生智能感知竞赛二等奖……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管理效能,更在防凌防汛、工程管理、水政执法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黄河的安澜保驾护航,镌刻下“科技兴河”的智慧印记。
滔滔黄河浪潮涌,智“绘”黄河风正劲。利津黄河河务局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算法模型的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聚“数”乘“智”,翱翔“云空”,高质量书写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利津答卷。(崔昊天 刘小艺)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