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2月18日讯 近年来,为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新机制,进一步提高黄河防汛队伍抢险能力,邹平黄河河务局积极推进以黄河专业队伍为技术骨干,群众防队伍为基础,消防救援队伍、民兵抢险队、社会公益救援组织等协同作战的“1+N”多元力量参加黄河防汛抢险,实现邹平黄河“1+N”防汛队伍从有名到有实,从建成到建强的转变。
从规划到落实步步为营
2021年秋汛洪水防御工作结束后,邹平黄河河务局立即组织召开了秋汛洪水总结和秋汛洪水问题整改会议,建立了群防队伍组织与管理问题台账,积极探索“1+N”模式群防队伍组建与管理思路与途径。
“1+N”模式群防队伍试点工作列入滨州局重点督办考核任务立项,邹平黄河河务局与各县局同步重点开展,先后多次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要求,确保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有序推进。
组织防汛抢险实战演练
之后,该局印发《邹平黄河河务局“1+N”模式群防队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N”模式群防队伍有名有实、担当有为目标,制定工作“施工图”,挂图作战,从工作推进机制、群防队伍现状调研、工程抢险与巡查群防队伍需求、群防队伍组建与实践、优化提升方案、群防队伍建设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有序推进工作。邹平黄河“1+N”群防队伍在实践中完善、提升,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演练,完成从初建到成型再到建强的一步步蜕变。
从有名到有实层层推进
实施方案制定完成后,邹平黄河河务局积极向邹平市政府汇报“1+N”黄河防汛队伍建设工作,主动与应急、消防、人武等单位部门进行对接,积极筹划、协调推进,按照实施方案开展人员摸底,分类落实。
一个月后,由黄河专业队伍、社会防汛队伍、社会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组成的黄河防汛队伍顺利完成登记造册。其中群众防汛队伍是黄河防汛的基础力量,是防汛抢险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N”防汛队伍的基础。按照邹平市黄河防洪预案要求,需落实一、二线群防队伍5346人,其中一线队伍2673人,二线队伍2673人。邹平黄河河务局以邹平市防汛防台风综合检查为契机,将码头、台子、魏桥3个沿黄镇作为试点,向镇防汛业务负责人宣讲群防队伍落实的重要性,沿黄镇街积极响应,按照基干班、抢险队等对群防队伍进行分类登记造册,登记信息涵盖每名队员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确保群防队伍落实到人。完成一线群防队伍登记造册后,将此经验向其他镇街复制推广,完成二线队伍落实。最终,落实邹平市16个镇街群防队伍5346人,汛前到黄河认领责任段,一旦洪水到来,按邹平市防指指令上岗到位,开展巡堤查险等工作。
黄河防汛抢险队伍培训
2024年7月,邹平黄河河务局推动邹平市九户镇与台子镇黄河群众防汛队伍签订合作协议,黄河邹平段创新建立群防队伍二线镇街补充一线镇街合作新机制,形成联勤联动、互帮互助的防汛工作合力,共同确保黄河邹平段安澜。
签订群防队伍合作协议
从培训到演练建强队伍
抓好培训和实战演练是打造邹平黄河防汛抢险队伍的重要一环。
过去,对防汛队伍进行栓家伙桩、编抛铅丝笼等的培训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是扎实的,实操却是没底的。反滤围井、柳石枕等大型抢险模拟培训在险工上开展,因条件有限,练习过程无法覆盖到每一个抢险队员,全员能力提升难上加难。
近年来,邹平黄河河务局与地方政府依托齐东古城遗址公园,打造防汛培训教育阵地。之后,不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将官道控导治黄技艺传承基地纳入培训阵地建设,修建历史上常用的多种坝头型式:磨盘型坝、鱼鳞型坝、拐头型坝、雁翅型坝;建设抛铅丝笼、反滤围井、黄河埽工等治黄技艺传承模型,直观的展示反滤围井和柳石枕的铺设方法和修筑原理,同时建设常用桩型的训练场地,桩型边设置简单的拴打方法,每一位抢险队员都可在防汛抢险专家指导下进行练习,更好的掌握防汛技能。
实战演练捆抛柳石枕
培训效果还需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还需实战来深化。
2022年至2024年,邹平黄河河务局多次组织黄河专业队伍、社会防汛队伍、社会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邹平市16镇街群防队伍等共计5000余人次开展巡堤查险、抢险科目实战演练,在山东黄河乃至全河实现防汛演练“质、量”突破。
巡堤查险
千锤百炼,打造过硬队伍,举措万千,牢记使命担当。邹平黄河“1+N”防汛队伍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演练,已然成为了一支训练有素、抢险有力的黄河铁军,守护邹平黄河岁岁安澜。(王佳 韩斐)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