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起乘“数”而上 跃向云端“智”河

——长清黄河河务局深化“数字长清”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4-12-2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2月24日讯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视频监控、无人机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亮化照明设备、声光报警及高音喇叭系统应用提速增效……2024年,长清黄河河务局锚定“数字长清”建设目标,以治黄业务需求为牵引,以实现基层减负增效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插上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之翼,乘“数”而上云端“智”河,以“数字长清”护航大河安澜新成效助力构建长清黄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展数字之翼 蓄腾飞动能

大河之上奏响数字旋律,科技治河模式跃然“指”上,现代化治河手段蝶变升级,这是“数字长清”建设的盎然景象。循“数”而进,远程一触即“控”,“长清 云黄河”一体化智慧办公系统贯通智慧治河大动脉,高清全景摄像头、无人机、10米级声光报警器、400米级高音喇叭系统及智巡APP等数字化手段成为得心应手的日常管河治河工具,高精度传感预警装置六度姿态仪精准预判汛期和突发性的根石走失。

“空中+地面”立体化巡查新模式,为“数字长清”建设注入创新创造的强推动剂。设置监控视频预置点快速锁定、自动抓拍工程重点,24小时自动巡查工程面貌、水事活动。在16处控导工程设置的8处起飞巡查点上,无人机通过轨迹巡航功能“一览无余”观测河势、采集图像;氙气探照灯远程操控,实现异地即时照明。

管理段职工使用无人机巡查(孙智盛  摄)

办公管理手段创新“触”手可及,长清黄河河务局自主开发集值班安排、工作通知、食堂就餐多功能为一体的“长清黄河河务局防汛智慧云系统”微信小程序,打造“通知及时、信息即时”工作圈,职工“掌上”了解工作动态,快速响应工作安排,为长清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再添新羽翼。

谋治河创新  显深耕成效

砥砺奋进映汗青,厚积薄发成佳绩。在2024年工程管理检查中,长清黄河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如今长清黄河的16处控导工程上,坝头的摄像头昼夜转动着“脑袋”,监控杆上加装的声光报警器和语音播报高音喇叭,远程不间断播报着警示语音,巡查人员即巡即喊,河畔危险事故率大大降低,沿黄群众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了,黄河岸线违法行为也明显减少了。

监控杆上加装的声光报警器和语音播报高音喇叭(孙智盛  摄)

云端赋能再升级,治河质效再提升。联合西北工业大学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研发的高精度传感预警装置六度姿态仪,荣获2023年度山东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2024年度黄委“三新”认定,为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除此之外,氙气探照灯给靠水着溜、易出险坝段打起“保护伞”,夜间防汛抢险能力大幅增强;通过无人机自动巡航采集数据形成的长清黄河3D模型,为抢抓春季植树种草黄金时段减少了工作量,长清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跑出“加速度”。

筑双重保障 夯发展底蕴

制度与技术双重保障,护航“数字长清”行稳致远。

长清黄河河务局紧密围绕上级单位“三个全覆盖”“六大高地”要求,精准布局、扎实谋划,多次召开“数字长清”建设推进会,围绕业务需求、资源整合等开展深入探讨;制定《“数字长清”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建立目标明确、策略可行的实施规划,为全面推进“数字长清”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数字长清”推进会(孙智盛  摄)

技术护航,保障硬件设备。针对沿黄视频监控在线率不高问题,长清黄河河务局逐一分析37处摄像头电网问题,利用“亮化工程”市电接入摄像头的方法就解决了95%摄像头供电问题,同时积极与兄弟单位及济南铁塔公司对接,借助对岸有利地形和沿黄周边村庄布设专网架设网桥,确保日常视频网络稳定的同时,依靠“智慧长清”网络传输路径,大大提升了在线率。

不知不觉中,三年规划即将接近尾声,“数字长清”建设已是硕果累累,长清黄河河务局在推进科技兴河、科技惠河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规划可落幕,但奋斗无终点,该局将继续在“数字长清”建设之路上思变求进、聚智赋能,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的新应用、新场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清黄河力量。 (王兵)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