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促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历城黄河河务局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月8日讯   垒土不辍,丘山崇成,时间长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流深,亦有波澜壮阔。2024年,历城黄河河务局攀高逐新,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向“新”求“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拼搏的姿态,强信心、促实干、创实绩,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法治保障,提升经济质效

立足“借”,借助法治理念,为经济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是历城黄河经济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加强淤背区土地管理是突破瓶颈约束、提升高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土地“活”起来 质效升上去。

该局规范淤背区土地经济行为,解决历史遗留违法侵占问题。配合法院执行局依法收回被老年公寓违法侵占的淤背区庭院,并对其物品进行拍卖,挽回经济损失43万元。执结完成邸广珍涉黄河生态修复赔偿案,追回修复费用1.43万元。至此,历时两年的6起违法侵占防洪工程案全部强制执行完毕,依法收回淤背区土地86.25亩。

历城区法院对侵占历城河务局淤背区案件进行强制执行(于硕  摄)

该局加强对淤背区土地的保护,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查处滩区内违法倾倒渣土案,清理渣土600立方米。查处违法建设阻水建筑物案,清理违法建筑物606平方米。开展阻水片林清理行动,清理各类树株6000余棵,出动人员70余人,组织机械车辆20余台(套),强制拆除东郊浮桥上堤辅道两侧侵占背河护堤地建设的砖混结构围墙200余米。

一系列法治护航的重拳出击,规范了淤背区土地管理,有效推动了经济管理工作实现质效升级。

科技赋能  引领经济发展

立足“谋”,谋划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该局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创收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该局技术人员自发研制的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励智”精测快报物联网水位站,能及时对遥测和人工水尺进行维护、校核,完成三处小流量观测水尺增设和坝坡坝号标注工作,提高视频巡查的实效;自发研制的堤防工程管理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系统智慧预警模块为维修养护、防汛抢险、工程规划设计等业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搭建的滩唇出水高度自动识别水尺,实现了极端天气情况下正常运行,具备自动观测、数据准确、适时传输、节约人工等优势,满足滩唇出水高度观测需要。

基层段职工应用《堤防工程管理数据分析预测预警系统》(刘瑾一  摄)

另外,由该局技术人员参与研制的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励智”智能高精度根石探测无人艇》,顺利按照工作时限完成研制,在历城黄河段张褚窝控导首次进行下水实验开展根石探测,实现了坝岸、根石多点连续探测作业,满足了在黄河较大洪水、高泥沙条件下的根石探测应用,正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该局在赋能创新发展上将持续发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为王  拉动经济引擎

立足“抢”,抢抓机遇,工程“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历城黄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靠一个个具体项目带来硬支撑。今年以来,该局坚持“项目为王”,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质增效,以项目建设之“进”,夯实经济发展之“稳”。

施工人员测压实度(宫亮  摄)

“小清河弃土区污染底泥弃土场应急修复工程”作为山东省局企业监管试点项目,完成淤背区污染土开挖、起伏地形恢复等8万余立方米,通过对污染土壤的措施修复后,再进行开发再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高标准通过竣工验收。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指标落实到位,各项费用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既定的项目目标利润率。

针对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历城黄河段主体部分遗留项目,完成埝头控导、张褚窝控导、骚沟控导眉子石安装、临河下堤辅道硬化5200余米,浆砌封顶石400立方米,高质量完成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有序推进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济南市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工程、津潍高铁补救措施工程建设等项目建设。密切关注奥体西路穿黄隧道、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北线工程穿黄隧道项目,为全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杨帆远航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历城黄河河务局将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勇于攻坚克难,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王琳)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