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开天地 技术突破展未来

——博兴黄河河务局“四个创新”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1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月15日讯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为筑牢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博兴黄河河务局紧跟时代步伐,大抓创新,从“理论创新、应用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束缚,以御风腾飞之态推动治黄工作由治水向“智”水转变。

理论创新,让工作思维活跃起来

理论为实践之指南,行动之先导。作为“四个创新”基础的理论创新,可谓是推动工作的重中之重。

该局深植理论创新之根,以主体为突破口,持续做好“职工文章”。一方面坚持开拓创新,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拓宽眼界与视野;另一方面提倡破旧立新,鼓励干部职工队伍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突破旧框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想法、新理念、新思维,积极推动组织治黄专利申请与应用、治黄论文编纂与总结,提炼优秀工作案例,推动着工作迈上新台阶。

利用智能探摸杆开展根石探测

一局力量为小,全域力量方大。该局细化工作思路,结合黄河地域特色,强化黄河保护法普法宣传。积极联系地方司法部门,融合“公检法司”与黄河水行政普法内容,共同搭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提升普法趣味性,助力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让理论创新的种子在博兴黄河流域生根发芽,以期在未来茁壮生长。

与此同时,该局在发掘黄河文化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到思路。该局职工在研究滨州历史与黄河文化后,深挖历经六十多年风雨沧桑的打渔张灌区背后的故事,结合对黄河老职工、基层年轻职工的采访,用“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创作手法,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我在,河安》。一声声“我在,河安”的誓言,赞扬了一代又一代治黄人和背后家属对母亲河的热爱、对治黄工作的支持,用情景剧的方式将黄河边的故事讲出来,将黄河精神永续传承。

我在河安情景剧

应用创新,让工作运转高效起来

面对信息碎片化、板块不联通等难题,该局加强整合优化,综合“三个全覆盖”应用、智巡APP、各业务部门及综合管理模块,建成“云黄河·博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工程巡查、防汛、水调、水政、安全、档案、后勤等平台的集中管理、一键接入,为构筑更加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做好支撑。同时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联动,新设多个气象观测站,进一步提升气象观测精度,优化预警预报能力。编制四色防洪应急响应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黄河防洪预案实施工作,提高黄河洪水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色应急工作手册

如何化风险于未然?该局以打造智慧化预警系统为破解之钥。如在王旺庄险工水尺监控点配备水位观测摄像头,实现对水尺的自动读数,并通过预设预警水位,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自动精准识别险情,敏锐捕捉风险信号;再如设置浮桥断开预警,浮桥在洪水来临期间如未及时断开,则自动触发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断开浮桥,确保度汛安全。

在后勤工作中,该局将现有的博兴智慧黄河后勤保障系统持续升级打造成集成食堂管理、派车、问卷调查、水情信息、办公用品申报等功能于一体的后勤支持系统,积极响应无纸化办公要求,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博兴智慧黄河后勤保障系统

科技创新,让工作内容智能起来

征程万里风更强,重任千钧唯“科创”。该局以构筑立体化河道管理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强体系基础,在堤顶和临河侧及险工坝岸安装亮化设施278套;依托亮化工程增设光纤10公里,实现堤防全线双光纤信号传输,增设视频监控77处;新接入对岸利津黄河河务局视频3处,实现左右岸相互搭配,以“定点+机动”“人查+视巡”的方式,进一步织密监控网。

智能测控终端电子水尺

“以往,经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技术成为了我们最强大的助手。”据该局负责人介绍,利用3D数字底板可以开展洪水漫滩分析,实现洪水对滩区的淹没过程预演,从而直观、快速地查找到薄弱堤段和进水口,还能够测量堤根水深,分析洪水工程造成的影响,实现自动化精准控制,给防汛抢险做好“参谋”。为此,该局联合驻地高校,利用无人机的倾斜摄影对10.291公里堤防、1.18万亩滩区和1340亩淤区全部进行3D建模,建造出了博兴黄河的数字孪生底板,开创了以科技创新助力智慧治河的新纪元。

利用3D模型进行工程测量

同时,该局也在科技创新方式上进行转变、在流程再造上持续发力,不断开发新功能,研制新算法,提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成立创新工作室,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干部职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形成“比、学、赶、创”的良好氛围,以此打造“治黄新一线”,为治黄事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

体制机制创新,让工作逻辑完备起来

改进现有机制,细化创新办法,以此破除死板、活泛脑筋,调整措施。该局以“水政执法、党建工作、督办检查”三大领域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口,采用新颖手段巧妙化解历史积弊,以灵活策略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该局建立完善博兴黄河“非接触式”执法模式,组织召开建立“博营河安”黄河水行政执法跨区联动工作机制的启动会议,颁布“博营河安”联动品牌,建立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室,制定联动执法四部台账,联动六项机制并签订2024年度跨区域联动执法工作备忘录,显著提高黄河水行政执法效率。

“博营河安”工作机制启动仪式

以党建工作强化全链条过程管控,定期开展支部间党建资料检查、互查,定期发布党建、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清单。发挥廉洁文化品牌作用,发布“河风廉韵”廉洁文化品牌,制作发放廉洁文创产品,营造廉洁氛围;创新组织“博学”“兴思”两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形式,制作“博采众长”青年宣传海报,立足青年学青年思青年行系列活动,持续擦亮“青风兴河”青年工作品牌;促进工作督办改革升级,一方面实行周工作督办单机制,利用领导班子周工作例会督办事项提醒单,提升工作推进序时率;另一方面总结提炼了信息宣传“1284”工作机制,进一步精准施策补短板,着力推动全局信息宣传工作不断创新。

思维创新开天地,技术突破展未来。一项项举措、一份份拼搏令博兴黄河河务局在治黄工作中捷报频传,为沿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创新治黄”的快捷键已经按下,基层治黄事业的蝶变已经开启,今后,博兴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用创新赋能基层治黄工作,推动效率升级,为新时代治黄事业筑起“高科技”盔甲!(冯昀 闫淑婷)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