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河 润泽无声

——齐河黄河河务局黄河文化建设综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1-26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1月26日讯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奔腾向前的九曲黄河,镌刻下无数璀璨的文明印记。守护在黄河咽喉畔的新时代齐河黄河人,紧紧围绕“建阵地、亮品牌、重传承、促发展”工作思路,扎实推动治黄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书写齐河黄河文化建设新篇章。

“红心一号”文化广场

整合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在黄河一线建设法治文化广场,不仅面向沿黄群众强化了普法学法教育,也提升了业务工作管理水平,真不错!”

近年来,齐河黄河河务局大力推动水工程与水文化深度融合,以黄河文化赋予景观工程长久的生命力。相继建设完善黄河法治文化广场、“红心一号”文化广场等八处主题广场,同时建设完成了黄河文化展厅、“红心”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等宣教阵地。此外,全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了传统治河技艺教育展示基地,创新架构起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的治黄文化展示平台。

法治文化广场

创新文化宣传形式,积极配合上级完成了线上黄河文化一张图,采取文字、图片、视频、VR等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黄河沿岸13处文化阵地,观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手机、平板等多种便携式通讯设备上“云游”齐河黄河,感受齐河治黄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黄河水利基层党建示范带“党员教育基地”、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如今,齐河黄河文化阵地建设陆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这些荣誉不仅见证了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更是踔厉奋发、载誉前行的信号。

擦亮品牌,打造靓丽文化名片

传统治黄文化如何才能出圈出彩?齐河黄河河务局用行动递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红心一号”舞台剧

持续擦亮文化名片。该局深挖“红心一号”文化资源和品牌内涵,建设主题文化广场及展厅,目前已成为各级单位和各大高校开展现场观摩及文化研学活动的主阵地;配合上级创新编排的《红心一号》舞台剧、情景剧,系统讲述了黄河上第一艘吸泥船——“红心一号”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黄河人“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精神和毅力,荣获黄委、山东河务局及德州市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

齐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荣登央视《新闻联播》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该局聚焦“红心一号”文化品牌,配合上级创新开展“红心一号”文化传承周系列活动,制作书签、笔筒等文创产品,将文化资源向“红心一号”品牌聚集;创新成立“红心一号”青年理论组,加强“红心”讲解员队伍建设,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积蓄了人才力量;多平台、多渠道传播黄河好声音,齐河黄河河务局生态廊道建设荣登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社等1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齐河黄河开展主题摄影活动……该局持续加强与系统内外各级媒体的合作沟通,进一步叫响品牌、擦亮名片。

延续文脉,传承弘扬治黄文化

延续黄河文脉,保护是基础。该局持续加强传统治河技艺保护传承,建设防汛抢险培训基地,组建黄河埽工号子团队并多次展演,3名职工入选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河传统治黄技艺先后入选县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手锇打桩

延续黄河文脉,传承是关键。该局创新治黄文化传承方式,利用VR科技手段,制作反滤围井、捆抛柳石枕等传统抢险技术模拟体验场景,活化展现传统治黄技艺,为治黄文化传承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延续黄河文脉,宣传是手段。该局拓展治黄文化传承渠道,积极协同清华大学、山东省理工大学等高校,山东省研学协会以及当地中小学开展文化研学活动,参观人数超1000人次,深化了对治黄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和认知。2023年,小八里管理段荣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黄河文化研学基地”等称号。

河地携手,凝聚传承发展合力

“红心一号”文化广场、黄河文化展厅等被纳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齐河县黄河国家风景道成功入选黄河国家风景道(山东)典型段;齐河黄河河务局荣获齐河县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先进单位。自深入实施黄河文化建设以来,该局陆续取得了丰硕的文化建设成果。

马集黄河第一驿站

除此之外,驻地政府投资实施了“红心一号”文化广场提升改造项目,并新建黄河第一驿站马集、全民普法广场等文化阵地,建成使用后,齐河黄河河务局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营造了黄河生态旅游的独特氛围。

然而,这只是河地携手,传承历史文脉的一个片段。为持续推动黄河文化建设稳步迈进,该局及早筹划,多措并举,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与地方协力打造了集生态、文化、文明和乡村振兴于一体的沿黄精神文明实践带;协同齐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开展《“讲好黄河故事”口述史》书籍采编、撰写工作;联合齐河县融媒体中心制作《大河》纪录片,并荣获山东省2023年度优秀纪录片、“学习强国”2024年春季全国县级融媒体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大奖。如今,黄河文化新风已然处处涌动。

中华文明,波澜壮阔;黄河文化,生生不息。放眼当下的齐河黄河,微风轻拂黄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红花绿柳,郁郁葱葱。新时代黄河人,将始终坚定地守护在黄河咽喉之畔,用双手书写齐河黄河文化建设更加灿烂的明天!(文:连振超  图:杜长青)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