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天堑 筑梦未来

——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建设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2-6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2月6日讯    “从东营市中心再也不用北绕,直接西行就可以直达东吕高速啦,一下子少跑20多公里!”“不到2分钟就能过河了!”1月11日,在两岸群众的欢呼声中,由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BOT项目——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正式通车。

通车仪式

东津黄河大桥全长10.102公里,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是东营市“一环两快四纵四横”路网规划“四横”重要支撑,项目的建成通车有效解决了利津县城到东营机场“绕城”问题,成为东营中心城区连接东吕高速至济南的快捷通道,对构建“交通大格局、融入都市经济圈”,加快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科学规划,引领前行之路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始终坚持不忘初心,深耕黄河流域,积极探索跨河交通、引黄供水等优质项目,2022年山东黄河工程集团自投自建自营的幸福黄河大桥通车运行,为企业从施工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桥,对于山东黄河工程集团而言,已是驾轻就熟。

然而,东津黄河大桥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桥工程,作为黄河上最大跨度的“A”字型双塔双索面钢梁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桥长880米,最大跨径420米,大直径超深桩基、超大承台基础、超高主桥桥塔,这样的难度和强度对于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来说尚属首次。

主桥合龙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项目建设之初,山东黄河工程集团厘清工作思路,建立工作框架,制定了“建设一流大桥、打造三个工程(质量零缺陷工程、安全零事故工程、环保零投诉工程)”的总目标;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班子成员常驻施工现场,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组织专家组进行标准宣贯和技术指导,专家组结合每项施工流程,细致讲解标准要求;项目管理团队全员上阵,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党风正则桥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坚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以项目一线为阵地,全面推行“党建+项目”模式,将支部建到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班子成员常驻工地靠前指挥,成立东津黄河大桥临时党支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机关职工到一线”主题党日、集体学习、技能比武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积极鼓励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确保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危重时刻有党员顶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墩承台浇筑过程中项目部党员先锋带头

廉政明则路远。项目部班子以身作则,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成立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廉政会议,落实廉政责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2022年,设临时纪检员协助项目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保证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的严格落实,为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规范管理,夯实工程根基

向管理要效益。项目部严格贯彻落实规范管理要求,切实强化过程管理。迅速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进度计划,实行“早碰头、周例会、月总结”项目管理模式,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强力推进施工进度。

东津大桥全景

人员物资管理是项目创效的源头。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择优选择劳务队伍或材料供应商,事先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事中精细化管理,事后严格执行合同进行结算,避免双方“效益归尘”。

以数字化工具激发管理潜能。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打造项目管理系统,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工程效率,充分发挥集约化优势。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合同管理、工程结算及资金支付等环节起到显著把控作用,项目管理信息化、全流程监管,有效防控风险。

加强材料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项目部对砂石料等含杂质或水分的材料采购时,实行多部门联合验收的方式,由试验室、物资部、拌和站联合验收,通过现场实测严控砂石料的含水量、含泥量等指标,减少非必要损耗。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控制,定期盘点库存,校核材料的实际消耗量,及时修正,周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施工随意切割和改拼,避免跑冒滴漏。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流程,设置透明交接班制度、24小时监控、两套密码核实磅数,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攻坚克难,铸就精品工程

“那简直就是豆腐上插筷子”。辽阔的黄河三角洲以其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大家,然而在其背后,是如“豆腐般”柔软的地基土层。面对粉砂易液化地层成孔难、冲刷大、易缩孔偏孔的技术难题,“黄河铁军”破石开路,勇往直前。项目部提前查阅类似规模工程资料,大胆采用泵吸反循环成孔施工工艺,组织方案专家评审,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狠抓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严格落实首件制度,各个工序环节精心组织。技术骨干24小时轮流值班,通过控制钻孔垂直度、留取渣样与设计地勘资料进行对比,严控沉渣厚度、泥浆比重等,确保了桩基质量。通过周密编排进度计划,配置恰当的资源,确保每日目标实现。经过百日奋战,100根一类桩稳稳地支撑起了大桥的根基,为34000余吨的桥面提供承载,创造出了黄河之上最长群桩基础。

桩基首件灌注完成

“小刘,头有点秃,到这干了两个月,成我们这第一个连头皮都晒黑的。”大桥主塔桥塔高分别为128.8米、134.6米,最大悬臂长106米,倾斜角度达81度,是无下横梁的“A”字型桥塔。索塔施工正值夏季,气温较高,细长结构自身在日照下变形较大,塔柱线型控制是重难点。项目部提出了无下横梁“A”字型桥塔桥柱多组水平横撑与爬模施工技术,分29个节段爬模逐节段浇筑。研发创新智能主动横撑装置,实现了横向支撑长度的精确调节,极大提升了施工对接的便捷性和效率,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邀请桥梁专家指导、评审、论证索塔施工组织方案,建设过程中精细化管理,严控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主塔施工任务。项目研究成果“无下横梁‘A’字型桥塔自平衡线型控制施工技术”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主塔封顶

同时,利用仿真计算方法,对钢梁的制造线型、斜拉索的长度及索力进行精确修正。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施工顺序、索力逐步施工,采用监控量测系统对32对斜拉索和77节悬臂安装逐段监测调整,成功实现主梁合龙线型“零误差”。

安全管理,筑牢生命防线

开展安全培训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一切前提。项目部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定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考核奖惩等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员签订安全生产岗位及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安全生产趣味知识竞赛及网络竞赛答题,多手段、多渠道提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积极性,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特别是在高空作业、水上作业等高风险领域,实行全覆盖监控,及时发现纠正不安全行为。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项目部荣获山东省“安康杯”优胜班组荣誉称号,真正做到了以安全保质量、促发展。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未来,“黄河铁军”将携手共进,共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黄莹)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