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2月21日讯 “精细管护,打造护河‘钢铁长城’。”这是张贴在机关文化墙上的一句标语,同样也是德州黄河人开展工程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准绳。2024年,德州黄河河务局以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持之以恒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步履更坚。
德州黄河生态廊道
春耕不辍 生态效益再提升
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多年来,德州黄河河务局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德州黄河生态屏障带建设五年规划,扎实推进辖域内的工程生态建设,用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蓝图。
组织开展植树活动
——春季植树如火如荼。积极排查辖区内绿化情况,对需更新、补植的树株具体位置、树种、数量等进行统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植树计划。抢抓天气回暖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植树绿化工作,从严把好选苗、栽植、浇水等各个关卡,确保苗木成活率。2024年,黄河德州段共计完成植树10.5万株,累计植树超过200万株,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绿色生态、美丽黄河添砖加瓦。
——绿化活动火热开展。以“学雷锋日”“植树节”等为契机深化河地融合,携手开展植树增绿活动。在植树现场,大家扶正苗木、挥锹铲土、填坑夯苗、踩土定植,各个环节紧凑有序。经过辛勤劳作,一排排苗木在和煦春光中迎风挺立,焕发着勃勃生机,为母亲河播撒下绿色的希望。
经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集临河防浪林、堤顶行道林、淤背区适生林、背河护堤地林和各类防护草皮“五位一体”的防洪工程生物防护体系趋于完善,黄河德州段绿化覆盖率高达96%,获评“省级幸福美丽示范河湖”,不仅增强了防洪工程的安全性能,更增添了几分自然之美。
深耕细作 工程管理结硕果
擂起奋进战鼓,坚持砥砺前行。确保黄河防洪安全,抓好防洪工程这一“牛鼻子”是关键。基于此,2024年初,德州黄河河务局便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全力冲刺,先后开展方案审查、组织动员、工作推进等,真正将责任压实至每一个方面。
通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后的德州黄河工程面貌
“工程面貌的提升、工程问题的整治都需要我们严查细究,逐个击破。”针对创建工作中的重要的一环,该局明确绿化提升、险工改建两条主线,按照堤肩堤坡、淤背区、坦石整修与美化提升的整治顺序分别进行施工,有序实施标准段整修和附属设施提升,铸造精品工程;落实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岗位责任制,抓住根石加固、草皮补植等维修养护工作重点任务,啃掉维修养护中的“硬骨头”。
“要彻底杜绝堤防侵占现象!”该局直面问题,下大力气整治,通过工程排查对违章种植等行为进行详细统计,借助“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及村级普法联络员等开展执法巡查、普法等,及时清理违章种植,高标准整修护堤地并安设隔离网,为黄河河道和防洪工程筑起了坚实屏障。
“在日常管理中强化科技手段应用!”该局积极推进“三个全覆盖”“智巡APP”“云黄河”等深度使用,扎实开展“立体化”管护,及时发现、上报、处理各类问题,确保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防洪工程披上科技化、信息化的坚固“铠甲”。
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查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24年7月,经综合评定,黄河德州段全线堤防工程顺利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优异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的是长年累月的辛勤耕耘,彰显的是从细枝末节着手,严谨审视工程的一草一木、高标准打磨工程品质、高质量建设标准示范段的信心和决心。
勤耕则获 河地携手共发展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2024年,德州黄河河务局立足自身工程面貌实际,以打造黄河入海“风景道”为契机,对德州黄河生态文化、治理历史、文化底蕴深入分析,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主动打破阻隔,达成共识。
黄河德州段“沿黄九韵”风景线
明确沿黄风景道主题,系统规划了“历史长河景观段”“安澜教育景观段”“生态水乡景观段”三部分。利用豆腐窝分洪闸修建生态文明广场,提升打造长桥远眺、银龙掠影、黄河咽喉、岁岁安澜等9处工程节点,形成“沿黄九韵”风景线,这条“黄河入海”主题旅游公路荣获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
同时,借助齐河县“四好农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对北展堤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同步配套安装警示牌、道路提示牌、减速带、反光条,规划道路安全行驶标识,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提升沿黄景观面貌。
城乡环卫一体化
创建并维持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是一项持久且精细的任务。该局与驻地携手连续三年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一套制度+一把扫帚”与“人工保洁+机械作业”为工作模式,基本实现道路与重点工程清洁全覆盖,这不仅仅是对旧貌换新颜的直观展现,更是立足行业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的真实诠释。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新的征程为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德州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以科技赋能,创新求变,助力高标准工程管理,提速治黄现代化步伐,奋力开创德州黄河保护与发展新格局。(王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