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2月27日讯 集群木良材,成大厦之高;汇众流所归,就大海之阔。2024年,齐河黄河河务局坚持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厚植技能人才培养“沃土” ,组织开展“河苗计划”,让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优化“路线图”,强基赋新能
“推动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拥有现代化专业知识、精湛技术技能的人才队伍。我们要注重打造技能人才的精专之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2024年伊始,该局高技能人才培养动员会强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该局组织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动员会,结合青年育才模式和单位实际情况,紧扣“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提质增量”的目标,明确以念好“传、训、赛、智、融”五字诀为抓手,科学制定“河苗计划”,出台《齐河黄河河务局“河苗计划”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整合系统内外资源要素,统筹学习安排,强化培养措施,优化人才成长路径,构建起覆盖全面、配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同时,广泛动员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引导支持青年职工在高技能人才建设中“挑大梁”“当主角”,擦亮“河工巧匠”德州黄河技能人才品牌,开启技能人才强基赋能计划。
铺设“养成路”,搭台育巧匠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该局结合技能人才的发展趋势和当前技能人才队伍中的短板弱项,构建技能培训全链条机制,搭建多样性、全覆盖、立体化学习体系,切实提升技能培训质效。
靶向培训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长周期、递进式的训练培养,该局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培养课程,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渗透融合,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互融互通。邀请专家、骨干理论授课,阶段性开展模拟竞赛,及时复盘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案例精讲,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榜样示范带动。深化“导师—师傅—徒弟”三级培养体系,由全国技术能手为首的资深高技能人才组成高阶“导师”队伍,技术骨干作为“师傅”,重点培养作为“徒弟”的“种子选手”。以“工匠”引领为抓手,在实现技能传承的同时,潜移默化传递榜样力量带动队伍,不断提升技能素质。
创新融合互促。以首席技师工作室为圆心,在搭建学习治黄技艺、开展技术革新、打造创新项目的广阔舞台的同时,向外延伸融合,深化局校合作。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操作实验室,新增流动演示仪等多种设备,助推工作室提档升级;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培养联动“立交桥”,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搭建“练兵场”,赛场见真章
纸上谈兵不如实战练兵。职业技能归根结底是实践能力,提高技能水平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技能大赛是助力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比赛,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依托“师带徒”制度,齐河黄河河务局配合上级举办师徒技能比武练兵会,师徒同台竞技。通过比武,徒弟找到了差距、认清了短板、学到了方法,让知识转化形成实操闭环,在交流技术的同时实现技能的传承,深化“师带徒”制度效能。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该局通过“技能兴德”职业技能大赛——水利行业(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平台,选拔出优秀的技能后备人才和重点培养对象,进一步加强对技能人员技能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考查,彰显技能人才实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提升水平的热情,实现大赛成果的有效转化。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齐河黄河河务局将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让更多有理想、懂技术、擅创新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推进黄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韩蕾)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