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 治黄蝶变

——郓城黄河河务局2024年治黄一线变化综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2-2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2月28日讯   黄河岸边,春风拂面。走进郓城黄河“治黄新一线”,处处可见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在工程现场仔细巡查,或是在防汛仓库认真清点物资,或是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亲切交谈。这些平凡的工作场景,折射出黄河基层一线在新时代治黄征程中的新气象、新作为。

图:郓城杨集段

工程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蜕变

在杨集险工,职工戴光强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工程巡查。“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将工程细节实时记录,并传输到综合值班室,实现当日值班人员无缝式巡查,发现问题可快速与往期数据对比,进而确认工程隐患。”这种“空中+地面”的立体巡查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人海战术”的粗放式管理方式。

图:无人机巡查

不仅如此,基层管理段还推行了“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将辖区工程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责任人,实行“一网一策”精细化管理。通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巡查、维修养护、质量监督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去年累计完成巡查任务1585次,发现解决问题32个,与水政、派出所联合清理违章种植100余亩。”杨集管理段负责人任现明介绍。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该段重点针对无人机巡查、工程测量、“智巡APP”应用等方面,开展业务培训6次,为职工学习业务、提升能力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精细化”。

图:工程测量培训

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转型

防汛是基层管理段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往防汛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在面对突发洪水时,反应速度和决策科学性存在一定局限。如今,“智慧防汛”成为新亮点。

该局建立了完善的水情监测预警体系,通过上级部署在黄河沿线的各类传感器,实时收集水位、流量、流速等数据,并依据官方发布的雨水情信息,对水情变化趋势进行精准预测,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充足时间。同时,防汛指挥调度也更加信息化。通过防汛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全流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汛情,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汛方案。充分转化“三个全覆盖”建设应用成果,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险情并迅速调配抢险队伍和物资,顺利完成杨集上延工程3处险情抢护。

图:运用云黄河系统

在杨集防汛物资仓库,各类抢险物资整齐摆放,二维码标签清晰可见。通过“杨集防汛仓库智慧化管理系”,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物资储备情况,实现精准调配。“过去清点救生衣、麻绳等需要半天,现在扫码‘嘀’一声就完成盘库。”保管员李凡院展示着移动终端上的电子台账。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防汛应急响应效率。

图:杨集防汛仓库

基层管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升级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建设好“治黄新一线”这座大厦,让让基层党支部经脉气血畅通是应有之义。

 苏阁、杨集、伟庄管理段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充分发挥党员在治黄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群建,形成了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健行居”是标准化职工宿舍的新名字,取自“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整洁、干净、满是军旅元素的房间里,被子如“豆腐块”般整齐罗列,衣服整齐地收纳在橱柜中,鞋子按照统一方向摆放着。每周的内务评比、叠被竞赛、队列操练等历历可见的细节打造,无一不彰显着杨集管理段的“绣花精神”。

图:职工队列训练

同时,该段还积极探索与沿黄政府、沿黄群众的协同治理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治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了“不负春光,植此青绿”等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了“发扬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忆党史,学党纪,铭初心”等党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黄河保护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图:志愿者服务活动

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郓城黄河河务局一线职工正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在新时代治黄征程中奋勇前行,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黄河岸边谱写着新时代的治黄篇章。(陈超 亓飞)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