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向未来 多元突破谱新篇

——梁山黄河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3-20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3月20日讯   初春时节,草木萌发。当春日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梁山黄河之时,勤芳朴素的梁山黄河人早就以审慎的态度、坚定的步伐、创新的思维在2025 年经济发展、幸福民生的康庄大道上迈步前行。他们以土地开发管护、浮桥运营管理、节能降耗为抓手,为梁山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

图:“河和之契”黄河国家风景道典型段(山东)

分类管护 打造“绿色银行”

土地资源是山东梁山黄河河务局的重要资产,让土地焕发出最大的经济活力成为了2025年该局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为厘清土地“家底”,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春节过后,安排专人全面梳理清查梁山黄河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建立详细台账,摸清土地数量、位置、用途等基本情况。根据土地特点和区域优势,制订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方率。

规划是前提,规范是关键。据了解,该局所辖赵堌堆乡后范城村淤背区土地因历史遗留原因,多年来合作方式不易操控,经济效益不明显。为规范土地管理,维护单位经济利益,该局迎难而上,由局领导牵头,经济办、工管科、管理段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步步为“赢”。随着工作专班一回回上门沟通,一次次据实研判,会商切人点逐步清晰。历经一番谈判,最终在2025年2月14日签订了该地段的土地管护开发合同,且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切实维护了该局的经济利益,为2025 年梁山黄河土地规范管护工作开好头、起好步、造好势。

图:土地规范管理协商座谈会

该局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脆弱、不适宜开发利用的土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着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多种途径构建“绿色银行”。这些生态林的更新不仅有效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在此基础上,与梁山县文旅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梁山县“河和之契”黄河国家风景道。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仅促进了梁山县经济发展,还显著提升了梁山黄河的知名度,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点筹划 建设“发展枢纽”

浩渺流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根,发展之基。为确保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该局在2025年春濯引水前充分调研,精准掌握用水需求,科学编报年度用水计划建议,全力满足梁山县灌区农业用水需求。同时,组织人员按照要求开展引水督查工作,坚决遏制“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确保农水专用。目前,梁山黄河河务局正积极主动与济宁市、梁山县党委政府协调沟通,力求推动济宁市引黄供水西线工程等非农用水项目尽快落地,最大限度提升黄河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使黄河水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县局经济收入。

图:了解农户春灌用水情况

单位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长远的经济收入项目做保障,为此,梁山黄河河务局积极寻求创新路径,经科学论证后,于2021年成功推进了与将军渡、京九浮桥项目的深度合作。

进入2025年,该局继续秉持长远眼光,在运营管理方面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通过与其他浮桥合作方的深入沟通,共同制定实施了多项政策,包括优化收费流程、提高通行速度等,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积极鼓励浮桥运营单位与周边地区的物流企业、运输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浮桥运输业务,从而实现了浮桥运营收益的稳步增长。

节能降耗 注入“新生动力"

经济发展不仅要在收入上持续做“加法”,更要在项目支出、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减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山黄河河务局牢固树立绿色节俭、“过紧日子”思想,着力强化节能降耗、预算管理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入挖掘潜力,提升效益。

2024年,以节约型机关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将节能降耗工作与单位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梁山黄河河务局节约型机关创建方案》及一系列节能降耗规章制度。

图:营造节约型机关氛围

通过普及节能降耗知识、加强宣传教育、优化办公设施等多项措施,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在办公区域,广泛使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高效节能设备,要求工作人员在打印文件资料时双面打印,并对照明、供水等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将“节约提效”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中。同时,该局从严从紧控制新增资产配置,在县局机关建立“公物仓”管理新模式,对闲置资产进行统一调剂管理,盘活资产,提升使用效率。通过减少非必要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高效。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把“过紧日子”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艰难困苦,更需勇毅前行;跋山涉水,唯有踔厉奋发。展望未来,梁山黄河河务局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土地、水资源、浮桥等优势,多元探索,全力开拓经济工作新局面,谱写梁山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田玉俭  李渊博)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