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光照亮生态补水新征程

——黄河河口管理局黄委优秀青年项目建设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3-20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3月20日讯   岁月焕彩,仲春时景好;惠风传讯,满目物华新。

作为黄委优秀青年项目中唯一一个市局承担的项目,黄河河口管理局《生态补水对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的影响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黄委终期评审,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提及项目推进历程,艰难险阻如影随形,项目负责人宫晓东却总是腼腆一笑,言辞质朴但掷地有声:“实干出真知,担当见真章!”

迎难揭榜  敢打头阵

2022年的隆冬时节,肩负着黄河流域科研创新使命的《黄委优秀青年人才科技项目任务书》出台,以不容小觑之势于黄河两岸激起千层浪。

黄河河口管理局应势而起,将目光聚焦于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通过层层筛选,成立了由黄委优秀青年人才宫晓东为负责人的科研团队。

熟悉黄河三角洲流路变迁史的宫晓东毅然揭榜牵头,与团队成员充分协商研讨,将研究锁定为《黄河保护法》单列条款、明确规定刁口河生态补水法制化这一关键议题,正式将项目命名为“生态补水对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的影响研究”。“刁口河是黄河1976年以前的入海故道,是维系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健康的重要补水流路。自2010年连续实施生态补水实施以来,刁口河流路生态环境明显变好,但是对黄河水优化配置,该怎么补,补多少,补水效果如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研究。”宫晓东坦言,“如何实现更科学的补水,保护好生态湿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自此,这群平均年龄在40岁、首个在刁口河流路开展原型观测的青年团队,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坚定信念,踏上了为期两年的科研征程。从水位监测到湿地水质监测,再到断面不同频次的土壤取样,他们对刁口河流路的研究步步深入,而人迹罕至的刁口河沿岸,也布满了这些青年人的脚印,在夕阳的映照下,匍匐的身影格外显眼。

克难绘图  明晰路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项目组的成立是千里征程上的第一步,后续工作如何开展,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每一次的踌躇与彷徨,宫晓东都会审时度势、拨云见日,坚定的迈出每一步,在不断探索中明晰前行路径。

宫晓东充分发挥丰富的科研经验,迅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召开项目研讨会、组织专家论证,明确项目实施内容,最终通过“四定”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路径。

首先是定目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项目组确定将刁口河湿地地下水和浅表土壤作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地下水位指标为水位、水质(ph值、矿化度),土壤指标为含盐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

图:地下水取样

其次定断面。在刁口河流路湿地布设地下水监测断面,布置12个监测井位,全长1.2千米。在监测期对研究目标监测,并在生态补水期间加密监测。

最后定方法和频次。项目组将刁口河水位与地下水位比对,补水累计径流量与地下水矿化度比对,进行相关度分析,总结湿地地下水位对生态补水的响应规律以及生态补水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规律。根据2011-2017年研究成果,项目组确定了水位、水样、土壤监测频次。

“这张工作蓝图绘制清晰了,我们团队的工作开展也就有了主心骨。”项目组成员周振说。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先后对该项目开展了中期检查、进行了中期专家咨询,专家的质询和讨论意见,宛如一盏明灯,使项目组对工作任务有了更为清晰、精准的认知。此后,项目组严格按照历次生态补水阶段地下水水位、水质数据,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对此,宫晓东感慨万千:“各级领导专家的把脉定航,意义重大,不仅是对我们前期工作成果的肯定,也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明确了方向,助力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图:专家咨询会

破难钻研  勇作示范

刁口河全长50余公里,地下水监测井如何布设、数量多少,关系研究的可靠性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看地图、查资料、跑现场、画图纸,为了找准监测井的布设位置,项目组几乎跑遍了刁口河。

“样本和数据的获取与取样点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将研究做精做准,就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选取位置,掌握了最原始的数据,才能掌握研究的主动权。而且光有理论,纸上谈兵可不行,只有自己去看一看,将理论付诸行动,才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宫晓东介绍到。

然而这只是该项目所需获取数据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既需要项目组成员脚踏实地的奔赴现场,也要耐得住寂寞的挑灯夜读。

项目组成员分布在管理局各个业务处室,都是处室的中流砥柱。白天,他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倾情投入,将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一得空闲便查资料、看文献,为项目积累理论支撑;夜晚,忙完家中琐事,他们就专注于数据分析,写总结报告,每一个字符、每一组数据,都倾注着他们对项目的热忱与专业精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在整个项目组成员的协力配合下,该项目于2025年3月中上旬成功通过黄委终期评审,得到领导专家一致好评,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提出生态补水对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代表性(水位、水质、土壤典型物化指标)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建立了地下水监测、土壤监测等多重监测手段组成的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监测网络,直观研判了生态补水对刁口河流路湿地生态代表性指标的改善效力,为今后开展刁口河流路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该成果也被黄科院采纳并应用于水利部黄河口生态水文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运移规律与生态补水模式优化》课题研究,为今后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方案提供科学建议和技术支撑。同时,支撑专著入选了河南省出版基金资助,成为黄河战略丛书的一部分。

图:验收会

黄河河口管理局副局长乔富荣啧啧称赞:“这是一只年轻、有智慧、会创新、肯付出的项目组,在年轻干部中树立了鲜明的标杆,是激励大家前行的榜样典范!”

改革风劲,创新潮涌;科研探索,永无穷期。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之下,更广阔的科研天地亟待开拓,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是肩负着黄河保护治理千秋重任的“守河人”,他们将以汗水为墨,以智慧为笔,绘就黄河河口保护治理事业的壮美画卷。(赵立智  孙创  陈伟光)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