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处 奋楫新程

——齐河黄河李家岸闸管所2025年春季工作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3-2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3月21日讯   春分麦醒时,大河启新章。当水花与麦浪共舞,当铁闸与碧波和鸣,黄河岸畔的治黄人正以奋进之姿谱写着春天的故事。齐河黄河河务局李家岸闸管所紧扣“早、实、新”三字要诀,在供水生产与春灌保粮的协奏中,在传统养护与数字赋能的交融里,以躬身笃行之态绘就黄河安澜新图景。

润泽篇:大河脉动润丰年

二月春雷动,铁闸启新程。2月18日晨光熹微时,随着启闭机沉稳的低鸣,李家岸引黄闸九孔闸门次第抬升。黄河水裹挟着春的讯息奔腾而出,沿着200余公里干支渠道蜿蜒舒展,为德州六县市区120万亩麦田注入生机。“这‘返青水’来得及时,麦穗能多长两成!”村民李长顺轻捻着湿润的墒情,眼角的笑纹里盛满期待。

图:李家岸引黄闸(李宾  摄)

为护好这“粮仓命脉”,李家岸闸管所打出组合拳:建立“墒情-水情-农情”三维联动机制,与6县市区水利部门动态会商;组建12人“春灌特勤组”,对9台闸门启闭机实施“体检-养护-复检”闭环管理;创新“三维测流法”,将人工测流、自动监测与AI建模相结合,实现水量调度误差率降至3%。昼夜不息的闸房里,工程员李宾的巡检记录本上,密布着水位、流量、设备温度等36项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

图:李家岸闸管所职工调试流速仪(杜长青  摄)

阡陌间,春水欢歌。农技专家与灌区工作人员组成“护水小分队”,手持智能墒情仪穿梭田垄;灌区水量调配人员通过“李家岸数字灌区”平台实时调配水流;无人机掠过青翠麦浪,将春灌实况传回指挥中心大屏。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的交响中,一幅“数字春耕图”正徐徐展开。

安澜篇:双防体系筑金盾

 “安全是1,其他是0”。在李家岸闸管所人的安全哲学里,这个公式镌刻在每处细节。正月十六的“开工第一课”上,17名职工凝视着警示教育片《红线》中的事故画面,安全员杨忠乐的笔记本上又添新注:“隐患常在显微镜下显形”。

为让水闸运行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李家岸闸管所创新构建“双防体系”:技术防控上,凭借Deepseek等人工智能强大的图像识别及思考检索能力,对水闸现场进行图像智能分析和风险矩阵分析评价,实现对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和管理。安全管理防控中,推行“三色预警”机制,建立“值班日查、负责人周巡、专班月检”三级网格,创新“隐患销号五步法”,实现问题整改率100%。

在配电室,技术骨干正调试无功补偿装置;在物资仓库,AI摄像头自动识别堆放隐患;就连职工宿舍里,智能插座也在默默守护用电安全。夜幕降临时,巡查员马英昌的手电光依旧在堤防上跳动,他手机里循环播放的自创《安全三字经》,已成为守闸人枕戈待旦的精神注脚。

智治篇:数字孪生启新元

 当黄河遇见数字孪生,千年水脉焕发新机。走进李家岸闸管所智慧中控室,12块液晶屏组成的数据矩阵实时跳动着治黄脉搏。这里不仅是物理闸所的镜像,更是未来水闸的试验场。“无人机激光扫描建模”让工程养护实现毫米级精度;“数字灌区”系统可模拟输配水演进调度;智能决策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已优化出3套春灌调度模型;“AI超级助手”正快速检索李家岸闸管所自建知识库,为工作人员提供最专业的巡检方案。

图:李家岸数字灌区

科技赋能不仅改变工作方式,更重塑治黄思维。无人机巡检组组长李洋洋轻点屏幕,无人机即刻升空执行立体巡测;00后技术员张启航通过VR设备,正在数字孪生系统中演练控制电路维修。老闸工们感慨:“当年靠脚板,如今靠云端,治黄事业真的插上了翅膀!”

春风又绿黄河岸,奋楫扬帆正当时。李家岸闸管所以春灌为笔,以安全为墨,以科技为纸,正在母亲河畔书写新时代的治黄答卷。当最后一泓春水注入麦田,新的征程已在数字化浪潮中展开——这,就是黄河岸边最美的春天叙事。(汤自慧)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