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催奋进 实干争先正当时

——利津黄河河务局2025年植树绿化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3-3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3月31日讯   春寒料峭的清晨,利津黄河大堤上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满载苗木的运输车在晨雾中蜿蜒前行,身着工装的职工相互配合、手持铁锹、穿梭劳作,机械轰鸣声与锹土落地的闷响交织成春日序曲,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利津黄河河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生态优先、系统治理”为总基调,抢抓春季黄金造林期,科学布局、高位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奏响绿色发展新篇章。

统筹擘画 精准落笔定基调

“要立足各段特点,因地制宜,填补绿化空白,提高绿化质量,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利津黄河河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薄其田在年初春季造林动员会上明确要求,吹响了造林绿化的“冲锋号”,以分级负责制的形式,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有力推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

图:北大堤挖树坑

早在春节前,该局便组织开展沿黄土地资源普查,本着“植严植满、不留空白”的原则,利用“徒步+无人机”巡查方式,对辖区绿化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协调林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沿黄土壤墒情、种植条件、林木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科学确定适宜成活的苗木,并对生态廊道等新淤土地进行科学监测和技术论证,为全年工作奠定基础。

春节刚过,便组织团队,辗转青岛、淄博等地考察苗木市场,结合利津段实际情况,通过对比筛选,最终确定国槐、法桐、榆树等适生品种,精挑细选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为打好春季植树战备好“军粮”。

立体施策 厚植生态营养土

阳春三月,黄河北大堤两侧绵延十几公里的堤岸上,新植的树苗正在春风中舒展枝条。该局集贤管理段的干部职工们挖坑培土、引水浇灌的忙碌身影与抽芽吐绿的法桐相映成趣,一幅“人勤春早绘丹青”的生态画卷正沿着母亲河徐徐展开。

随着一株株树苗在春风中扎根,集贤管理段春季植树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次植树涵盖了行道林、防浪林和淤区三个重点区域,科学配置法桐、杨树、白蜡等适生树种8000余株。尤为亮眼的是新植行道林工程——13.6公里的北大堤沿线新增林带与原有防护林串联成线,为母亲河构筑起一道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

图:挖坑种树

以“抢春时、提品质、增效能”为主线,集贤管理段科学绘制春季植树“作战图”。前期通过无人机航测、实地摸排等方式,对辖区堤防、控导工程及淤区开展全面普查,量身定制植树方案,高效完成土地整理、苗木选育等基础工作;中期严控技术标准,按照定点放线、科学栽植、规范培土、浇水灌溉等流程,强化技术指导,科学调配资源,确保植树工程有序衔接、高效推进。后期坚持“建管并重”,组建专业养护队伍,对苗木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

河地同心 点翠成海织锦绣

为深化“共建共享”理念,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利津黄河河务局联合利津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利津县政府、利津县检察院等20家单位,在黄河大堤张滩段举办“共建百里诗堤·同栽东坡花树”第二季——“只此青绿·植此青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活动现场,500余名干部群众、学生志愿者共同栽种国槐、速生杨等苗木2600余株,搭建起“河地融合 共植青绿”的生态建设新平台。

图:青年志愿者参与种树活动

活动创新采用“互联网+植树”模式,通过“全民义务植树”小程序实现线上报名,吸引市民同时参与到植树过程中。“取苗放入就近树穴,提苗至土球上缘高于地面3—5厘米,留出浇水后下沉空间,两人一组,配合踩实,严格控制浇水量,确保树木支撑,防止倒伏。”苗木专家在现场示范操作,指导大家如何科学种植。

在专家的指导下,志愿者们三五人一组,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经过几小时的努力,一排排树苗迎风而立,一棵棵希望扎根河畔,为利津黄河沿线再添新绿。

为保障苗木生长质量,该局建立“三级管护”体系:县局成立督查组,管理段划分责任段,职工承包具体区域。明确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护标准。引入无人机巡检,实时掌握苗木长势。如今,漫步利津黄河大堤,新栽苗木已抽出新芽,与原有的林木交相辉映。待生态景观林开枝散叶,为黄河大堤披上绚烂的外衣,生态廊道定会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逐绿前行踏春风,护蓝守望润苍穹。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利津黄河河务局将继续勤耕不辍、精业笃行,奏响春天里的奋斗强音,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崔昊天)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