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9日讯 春潮涌动时,丹心护长堤。
当春日的第一缕暖阳跃出地平线,千里河堤顷刻间苏醒——冰凌化作银鳞游弋东去,堤岸新草如翡翠绒毯铺展,迎春花簇在料峭春风中抖开金灿灿的斗篷。梁山黄河河务局小路口管理段的晨钟还未敲响,但是该段职工的鞋子已沾满朝露,在蜿蜒数十里的河道斜径上,踏出守护者的美妙韵律。
晨光淬利剑 青衿传薪火
“无人机巡查遇到强对流天气怎么办?”“防汛抢险材料的性能数据谁来说说?”每周二的业务晨会上,这样的“知识技能攻防战”会准时上演。会议室化身治黄知识的熔炉,十多双眼睛紧盯着投影屏,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如同春蚕啃食桑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学习”会战中,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将半生经验凝练成口诀:“观云识天看柳树吐芽,测流预判听水声。”青年骨干则带来科技加持:“AI算法能预判险情发展,雷达设备可监测水位变化。”
两代治黄人的智慧在晨光中碰撞,创新的火花照亮了每个人的眼眸。
图:防汛技能演练
防汛实战演练场更是精彩纷呈:抢险队员蒙眼组装防汛工器具构件,比消防员穿戴装备还要迅捷;单手操作测量仪,精度丝毫不差;模拟管涌险情现场,老职工用传统反滤围井法,与青年团队的新技术、新方案同台竞技。这些淬火成钢的技艺,终将在某个惊涛拍岸的夜晚,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钢铁长城。
踏遍千重浪 经纬护安澜
“报告,路那里险工24坝根石有松动的迹象!”在巡查临时沟通微信群传来的“急报”,让正在吃早饭的小路口管理段养护队长王娅急忙放下碗筷,开车驶向“情报简讯”中的地点。
这样的场景,在汛前工程普查中已是常态。每年这个时间点,他们,黎明即起,如同持剑守夜的武士,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堤防。因为他们深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汛安全容不得毫厘之差。
图:工程普查
普查队伍兵分三路:老职工带着年轻职工实地教学,无人机操作手张勇架起“天眼”俯瞰全貌,后勤组随时听候命令,将所需工具送至巡查点。杨广辉手持钢尺与铁锹,像给大堤做CT的医师;尚奇一边记录相关数据,一边拍摄教学视频——这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正在用科技与传统交织的方式,经纬两向,编织起立体防护网。
在黄河堤防,巡查人员发现了一处小的水沟浪窝。他们立即化身“外科手术队”:测量宽度、标注隐患区域、填土圈垫一气呵成。“堤防就是守护黄河的钢铁长城,必须保证完整与安全。”该管理段段长申振宇边说边压实新培的土层“等到水位上涨时,这些‘补丁’就能发挥大作用了。”
绿染黄金带 鳞羽入画来
“让大堤穿上三件套——草皮作底裤,红叶石楠当衬衣,五角枫是外袍。”该管理段职工李召的俏皮话,引得正在植树的职工们会心一笑。3月12日,管理段全体干部职工化身“绿色魔术师”:在堤防种上法桐固土,淤背区移栽柳树培育防浪林带……
此外,为助力单位经济发展,该管理段有经验的老职工正带着他的徒弟们,在自主开发的果园内修剪果树,动作轻巧得像绣娘穿针。
结束一天的工作,夕阳为河面镀上金边,管理段干部职工总会驻足欣赏自己的杰作:新栽的紫叶李在晚风中摇曳生姿,河道旁淤积出来的土地引来白鹭翩跹,果园里的智能灌溉系统正为返青的果树送上甘露。这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长廊,恰似给母亲河佩戴的翡翠项链。
图:巡查河道
长河日夜流,守望永不歇。初春的梁山黄河,已褪去冬日的沉静:小路口管理段庭院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键盘敲击声与浪涛声交织成安眠曲;2025年汛前工程普查报告正在归档,泛黄的治黄年鉴又添新卷;创新工作室里,黄委首席技师团队正在专心研发。“智慧黄河”“幸福黄河”的蓝图日渐清晰...... 新时代,驻扎在梁山黄河畔的治黄人知道,他们的开的每一场晨会、进行的每一次巡查、种下的每一株新绿,都在续写着“河润山东”的传奇。而母亲河回报给他们的,是大河安澜的捷报,是鸥鹭翔集的盛景,是百姓嘴角的微笑。(田玉俭 尚奇)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