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通沃野千畴绿 闸引黄河万里春

——东明黄河河务局2025年引黄春灌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4-15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4月15日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黄河下游的广袤平原上,一场关乎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春灌保卫战”正如火如荼展开。作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神经中枢”,东明黄河河务局以引黄涵闸为核心枢纽,精心调度、科学配置,让滔滔黄河水化作甘霖,滋养着两岸农田。

科学调度,闸启春灌润良田

春灌水过处,冻土苏醒、麦苗返青,这是黄河与大地的绿色契约,更是人类与自然的精准对话。

东明黄河河务局立足“早”字,该局提前组织10余名技术骨干对4座引黄涵闸进行全面检修。对闸门、启闭机、操作设备及观测设施等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测。重点排查金属构件锈蚀、止水橡皮、闸门轨道偏移等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设备设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疏通“水脉”,打通灌溉末梢,积极开展引黄闸清淤工作,保障引水畅通,全力筑牢城乡供水“生命线”。

 

闫潭引黄闸(张超  摄)

2月7日,调度指令纷至,闫潭、新谢寨两座引黄闸率先响应:闫潭闸以15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开启,新谢寨闸按10立方米每秒的调控标准运行,双闸联动形成日均超200万立方米的供水保障能力。紧随其后,谢寨闸、高村闸按照调度指令精准开启,汨汨清流沿着干支渠系奔腾入田,不仅保障了沿岸冬小麦的关键期灌溉,也将交出一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优秀答卷。

自动测流,精准计量新篇章

春寒料峭的二月末,新谢寨引黄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2月27日,由省局主办的改建涵闸在线计量技术培训班(第二批)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菏泽市改建涵闸的技术骨干们齐聚一堂,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提升之旅,更是省局引黄涵闸向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理论课堂上,三维动态模型演示让深奥的断面测流原理变得直观;数据处理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字河流让学员们感受到科技赋能下的水文监测新图景。特别设计的"手把手"实训环节中,专家带领学员逐项破解智能设备的操作密码,从传感器校准到云端数据对接,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在反复演练中沉淀为精准的操作规范。

 

职工操作远程智能测流平台(程敏  摄)

当晨曦洒在新谢寨引黄闸的测流桥上,一组白色流线型设备正沿着轨道自主巡航——这正是从蓝图跃入现实的自动测流系统。作为黄河流域数字化改造的科技重器,自动测流系统已在东明局四座涵闸完成实战化部署,将昔日需要人工测量的传统作业模式,升级为全天候智能感知的"数字哨兵"。从概念图纸到实操规程,这套"数字水尺"正以科技之力重塑引黄工程运维体系,为水资源管理注入精准动能。

数智赋能 跑出供水加速度

近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推动供水管理向数字化迈进,云黄河数字孪生平台的“涵闸信息化”平台整合了水闸安全运行、水闸运行调度、水闸运维管理等各类资源数据库,实现了对水资源全流程的动态监控。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引黄闸的开度、渠道的流量、田间的墒情等信息一目了然。平台能够依据水资源分配方案,对水资源进行精准调度。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作物需水情况、土壤墒情等因素,优化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避免水资源浪费。

 

无人机巡查实时上传至平台

在闫潭引黄闸,数字赋能的成效精准体现在管理效能的提升。职工通过智慧山东黄河水资源管理平台,录入水位、流量等信息,进行实时调度,实现资源共享。“三个全覆盖”的全面推行,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综合立体巡查模式。借助电子围栏和“拌线入侵”算法平台,外来人员闯入划定的区域被自动识别并抓拍、报警,此举进一步提升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防范居民违规取水。

协同联动 共绘丰收新图景

春灌是一场涉及多区域、多部门、多主体的系统工程,东明黄河河务局以“一盘棋”思维打破行政壁垒,积极与水务局、引黄灌溉服务中心等单位沟通协调,建构起“规划共商、数据共享、问题共解”的联动机制,从水量调度到田间送水,多部门攥指成拳,让黄河水精准抵达每一寸农田,春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与和谐。

春灌一线,水闸职工24小时值班轮守,水政监察人员到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宣传教育,基层干部奔走协调化解用水矛盾……从闸口到泵站,从河道到田间,正是这些平凡而坚韧的身影,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奔腾的黄河水化作田垄间的丰收密码。

 

开展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宣传教育(张钰  摄)

春潮奔涌处,麦浪已连天。当黄河水穿过巍巍闸口,沿着纵横沟渠润泽千里平畴,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株新绿都在诉说“科学调度”与“人间烟火”的交响。这背后,是科学调度的智慧、数智赋能的成效、协同联动的合力,更是“把饭碗端得更牢”的民生承诺。

今日东明大地,春灌水声与麦苗拔节声正合奏着最动人的乐章。这乐章里,有古老母亲河与现代治水智慧的深情对话,更有黄河人“宁让汗成行,不叫田断粮”的赤子初心。当夏粮归仓时,那沉甸甸的麦穗,便是对“守护大河安澜、润泽万家烟火”使命的最好回响。(满璐璐  张钰)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