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2日讯 黄河水裹挟着润泽水汽涌入农田,无人机轻巧的飞在林间,垂柳拂堤,桃李争妍,明媚的春日盛景中,济阳黄河河务局全局昂扬精神,奋勇争先,以春光起调,用奋斗成歌,让实干争先的春日序曲响彻幸福河畔。
图:济阳黄河大堤春景(常斌 摄)
从细从实 筑牢安澜根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切实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新年伊始,该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国从水利工程管理到生态保护成果,从法治文化普及到区域协同发展,围绕工程建设、防凌防洪、安全生产、文化传承等十个关键领域详细部署,为全年工作谋篇布局。
图:一线职工巡查(栾金灏 摄)
“要摸清绿化“家底”,对缺株断档、病老枯死、倾斜倒伏等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咱们要抢抓林木管护的关键时节,保证新栽苗木成活率。”
春季植树工作会上,该局相关人员针对行道林、淤背区更新补植和市园林局绿化提升项目移交管护等重点工作展开了深入研讨。截至目前共计完成植树1.8万余株,有效消除绿化空白段。此外,该局承办义务植树活动8次,联合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1200余人参与植树护绿活动,凝聚生态合力,累计义务植树3000余株。
“注意,71 号桩附近的备防石出现缺损状况,请即刻前往现场核实并处理。”无人机远飞千米外,将更为清晰、具体的现场画面,以及精准无误的定位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回巡查人员手中的终端。
图: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植树护绿活动(于继军 摄)
该局精心组织相关技术骨干力量,采用“徒步丈量+影像标记+无人机协助”立体化巡查模式,对所辖区内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引黄涵闸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全面“体检”;按照“严、细、实”的工作原则对各处备防石的数量、位置以及标识标牌进行了严密核查,力求全方位保障济阳黄河工程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擎旗锚定方向,济阳黄河2025年的全新篇章,在火热的干劲中,在周密的部署里,在科技的助力下拉开帷幕。
精准调度 润泽两岸沃野
惊蛰刚过,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冬小麦也迎来了返青的关键时期。
“水闸安全操作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希望大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水闸的安全运行。”
济阳黄河河务局邢家渡闸管所创新工作室内,首席技师秦奎峰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对水闸安全操作、测流测沙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
为确保春季供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让返青麦苗得到充分的滋养,刚一入春,该局依据往年抗旱工作经验教训,统筹考虑大河流量和小麦苗情、麦田墒情等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度方案,认真检查调度指令执行、闸门启闭、渠道清淤疏浚等情况,确保每一滴农业用水都能顺利流进田间。
图:黄河水经过邢家渡引黄闸流向引黄干渠(亓鹏飞 摄)
“开闸放水!”
3月4日16时,济阳黄河河务局邢家渡引黄闸四孔闸门缓缓升起,机械运转的轰鸣声在空气中回荡。黄河水沿着引水渠一路奔腾,向着无垠田野汹涌而去。
截至目前,邢家渡、沟杨、葛店、张辛四座引黄闸共计引农业用水11418万立方米,同步完成清源湖、丰源湖、稍门三大水库1350万立方米蓄水,满足了济阳区、起步区、商河县春灌及生活用水需求。
如今,广袤的田野间,汩汩黄河水正通过纵横交错的灌渠滋润着万亩青翠麦田。
协同共进 激发文化共鸣
从“简单相加”向“协同共进”,从“各自为战”到“深度融合”,黄河文化传播的新场景、新体验,在充满活力的济阳黄河不断涌现。
“戴令德清楚地知道漏洞对黄河堤防安全意味着什么,他一边大喊“出漏洞了,快来人啊”,一边返身跑到临河去查找漏洞……”
4 月初,在济阳黄河建设公园戴令德英雄雕塑前,济阳黄河河务局的讲解员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的面孔。济阳一中、济阳十中、南湖中学等数百名学生聚于此,聆听一段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激昂过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沿黄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的治黄壮举在少年们的心中激荡。
图:为济阳十中、南湖中学等师生宣讲黄河文化故事(谢梦琳 摄)
“怎样才能让黄河文化以更鲜活、生动的姿态展现出来?如何凭借优质内容携手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深入人心?……”
在济阳管理段防汛会商室里,一系列围绕黄河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问题被抛出,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团与该局工作人员就生态保护、工作宣传、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深入交流。
期间,济阳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充分借助智能化设备,向记者们全方位展示了在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在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影响力上,该局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地方媒体紧密对接,力求搭建起更为广阔、多元的平台,让黄河治理工作以及厚重的黄河文化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关注与传播。
图:协助济阳一中师生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活动(常斌 摄)
春景如画,济阳黄河河务局在这盎然春光中已然踏出坚实有力的奋进步伐。未来,将继续以实干为笔,以争先为墨,续写黄河治理与发展的精彩篇章。(谢梦琳)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