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29日讯 春风拂过黄河两岸,阳谷黄河大堤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淤背区新植的树苗挺立如哨兵,机械轰鸣声与鸟鸣交织成奋进的交响曲。在这个万物竞发的季节,阳谷黄河人锚定“十四五”收官目标,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在防洪工程提档、生态廊道建设、科技治河转型中破难题、闯新路,用实干为母亲河写下春日的注脚。
图:春季堤防
谋篇布局:下好“先手棋”,绘就作战蓝图
年初,阳谷黄河河务局会议室里气氛热烈。一场谋篇布局的动员部署会拉开春季攻坚序幕。该局局长赵敏的发言掷地有声:“今年是‘十四五’决胜年,我们要把‘三确保’(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刻进每项工程的基因里!”会上,陶城铺险工提档升级、淤背区土地治理、上堤辅道整治等八大任务清单逐一亮相,责任分解到岗到人。
图:工程管理会议
此外,围绕抓实项目建设,该局还紧锣密鼓安排了配合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持续做好在建工程项目进展跟进,聚焦重点领域着力做好水闸运行管理、工程标准化管理、“三管三必须”落实等工作,提升智能水平,常态化开展基层段所“两化建设”,持续提升“视频监控+无人机+人工”综合立体化巡查效能,加快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实现“以用出新”。
这场会议不仅定调了“作战方向”,更直击痛点。
“清单化管理、闭环式落实”成为高频词。一张涵盖32项任务的工程管理重点任务清单迅速下发,配套建立周调度、月考核机制。该局副局长李冉表示:“工程建设时不待我,要把进度往前赶,既要保障质量也要保证进度!”
靶向攻坚:工程“把脉问诊”,难题“精准爆破”
“这里有个水沟浪窝,过来量一下,把桩号、位置都记清楚,方便后期汇总。”巡查人员手拿汛前防洪工程安全普查表说道。
天刚亮,陶城铺、寿张、明堤管理段就开始汛前工程普查,一场全覆盖的“拉网式体检”就此拉开帷幕。巡查人员顺着堤坡草丛、险工坝岸步步前行,对堤防及控导工程中的裂缝、动物洞穴、水沟浪窝、排水沟等进行全面检查,详细汇总登记、备案,标清隐患位置、数量和整改工程量。
图:工程普查
不仅如此,针对影响堤防工程面貌的上堤辅道,该局采取“分类处理、逐步恢复”的方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机械和人力进行清除,恢复大堤原貌。对因辅道修建造成的堤身损坏进行填土夯实、草皮护坡等修复措施,共整治上堤辅道11条,切实改善工程面貌。
“科技+”为堤防把脉问诊,该局还联合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堤防隐患探测工作,采用数据深度解析及非开挖诊断先进探测技术,进行隐患探测和数据深度解析,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多源检测方法融合技术及非开挖验证等方法,提高隐患诊断精度,筑牢了阳谷黄河防洪工程屏障。
破冰突围:打好“攻坚战”,疏通治理脉络
更大的硬仗在淤背区。去年底立下的全面收回淤背区土地的“军令状”,成了春季工程管理最啃的“硬骨头”,沿堤村民“靠地谋生”与河务部门“依法管理”之间的困局,成为横亘在工程管理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困局,该局党组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唯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破解僵局。工作组迅速搭建“河务局—镇政府—村委会”三方协调平台,兵分多路:争取驻地镇政府支持,深入村委倾听诉求。工作组在镇、村奔波十余次,据理力争的同时,依法依规解决村民合理诉求。一次次耐心沟通,逐渐消融了村民的疑虑,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图:淤背区土地复垦
从寒冬腊月到早春三月,工作组的日程表上写满了“攻坚”二字。一周四天扎进村里,清晨赶赴淤背区查看伐树进度,还要镇政府和村支书商讨工作,与村民耐心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底,随着190余亩土地全部收回并开始平整,这场土地“保卫战”画上圆满句号。
如今的淤背区早已经种满了各种果树,该局联合地方龙头企业共同开发,种梨树、酸枣等经济作物,同步发展林下种植、生态观光等产业,建立淤背区土地管理利用长效机制,实现“护堤、富民、增效”三重目标。
绿满长堤:植此青绿,筑牢生态屏障
驭春风执绿笔,筑百里生态长堤。春风裹着黄河的湿润,拂过新翻的淤背区土地。河务职工与志愿者挥锹培土的身影,在堤岸上勾勒出一幅动感的春耕图。铁锹起落间,一棵棵树苗被精准植入规划网格。
为抢抓春季黄金时机,确保全面完成春季植树绿化任务,为阳谷黄河工程管理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该局提早落实植树计划,针对植树绿化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坚持植满植严,统一树木胸径和株行距,横成行、竖成列,整齐划一,保证绿化工程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图:联合植树活动
期间,该局联合共青团阳谷县委、阳谷县纪委、阳谷县委办、阳谷县武装部、蓝天救援队等十家单位开展植树活动,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从挥舞铁锹,奋力铲土,一锹一锹地为树苗稳固的根基;到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树坑,扶正树苗,确保其笔直挺立。一棵棵树苗扎根大地,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春季正是树虫的多发季节,大家注意下行道林有没有春尺蠖、小线角木蠹蛾等。”该局密切关注病虫害情况,旋即开展病虫害防治,确保树株成活率。截至目前,该局共植树2.4万余棵,其中计划内植树0.63万余棵,计划外植树1.7万余棵,超额完成2025年度春季植树任务,切实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夯基垒台:按下“快进键”,跑出建设速度
“这个是天马砖,厚度在7公分左右,有多种颜色可选。”
“这个颜色可以,和险工整体设计挺搭。”
在陶城铺险工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科科长李忠才听着施工单位的介绍说到。随着陶城铺闸改建工程收尾,阳谷黄河河务局马不停蹄启动了陶城铺险工和东堤险工的提档升级工作。
从设计图纸的反复修改,到开工建设的具体落实,从险工道路的合理规划,到绿植布置的协调性,力争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形成“确保安澜为本、生态保护优先、传承文化为要、高质量发展为本”的工程文化建设体系。
图:陶城铺险工提档升级
这不仅是简单的加固,更是对百年老工程的“强筋健骨”。此次险工改建,按照水工程与水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将提档升级、廉洁文化、法治元素融合,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三河文化展示、河地融合窗口等,沿河构建起多维融合的提档升级体系,力求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展示黄河治理文化建设成效。
春潮澎湃处,奋楫正当时。阳谷黄河人深知,春天的每一锹土、每一棵树、每一次攻坚,都在为母亲河永续安澜筑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他们正以“破题者”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黄河故事”。(陈守泰 肖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