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20日讯 黄河奔涌千年,安澜密码深藏于人与水的博弈之中。在新时代治黄征程上,菏泽黄河河务局以组织建设为密钥,破译人才成长、技艺传承、创新驱动的基因序列,用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组织密码”,筑牢黄河安澜的“智慧堤坝”。
选育 解读青年干部的成长密码
5月14日,菏泽黄河“河泽青晖”青年干部品牌正式发布。圆形的轮廓、奔跑的青年、生生不息的河水、灼灼生辉的星光,四种元素共同诠释青年干部与黄河安澜的共生密码,成为菏泽黄河探索青年干部培养新路径的又一创新实践。
图:青年干部品牌揭牌仪式
近年来,菏泽黄河河务局聚力抓实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全面统筹选拔、培育、管理和任用等各个环节,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部,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
干部画像中的“识才密码”。创新开展“青年干部人才画像”活动,204份立体化人才画像被精准绘制。通过“画像导航”,每名青年干部的特张标记一目了然,为精准人岗匹配、科学用人育人、特长队伍建设等提供了直接索引,这已成为该局破解人岗适配难题的“基础密码”。
“正所谓‘因材施教,各尽其才’,人才画像打破了人才评价体系长期僵化单一的困境,让更多青年专业人才“出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同向互促。”该局人事部门负责人这样表示。
交流互融中的“砺才密码”。一年间,两批次,互派12名干部,8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这是菏泽、滨州局联合实施“打造治黄新一线 共建结对促发展”活动取得的成果。在交流任职过程中,他们有的融入了县局领导班子锻炼成长,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岗位、进入角色;有的担任基层管理段负责人,用心吸收着管理上的好经验、好做法……他们真实融入到了治黄一线的实践当中,接到了“地气”,学到了“真把式”,成为单位重点培养的“青年翘楚”。
“我们既是先进经验‘学习员’,也是各自岗位‘战斗员’,更是两局友谊‘联络员’,这样的淬炼让我们在实战中实现了能力跃升,真正读懂了母亲河的治理密码。”交流干部陈超如是说。
图:“打造治黄新一线 共建结对促发展”活动
教育培训中的“育才密码”。由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从理论讲堂到防汛战场,这是菏泽黄河河务局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育才密码。通过名校名师+业务骨干+实战专家的“三师联动”,定制“进党校、进技校、进高校”专项研修,开办“业务大讲堂”等专题学习场景...随着培训体系的不断创新,一支既懂黄河治理又擅科技赋能的新时代治黄队伍正在形成,为黄河战略实施注入澎湃动能。
托举 破译治黄技艺的传承密码
治黄技艺的传承,核心在于人才的培育。菏泽黄河河务局持续发挥首席技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推技能人才培育“多点开花”。
擂台比武中的“进阶密码”。连续多年承办菏泽市河道修防工、水工闸门运行工等各类技能竞赛,并积极争取地方利好政策,为一线职工开辟竞赛取证新渠道。在2024年菏泽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局25名职工以优异成绩取得高级工证书,其中新入职的00后有3名,这在菏泽黄河历史上尚属首例。在省局举办的水工闸门运行工竞赛中,4名选手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成功跻身前8名,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技能水平。
图:组织竞赛
同时,亓传周工作室顺利通过全国水利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复核验收;许永跃荣获“齐鲁首席技师”“牡丹首席技师”双称号,更是菏泽黄河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方面取得扎实成效的有力彰显。
师徒相授中的“传承密码”。师徒关系是治黄技艺传承最好的载体。翻开一份份师带徒协议,各项职责义务清晰明了,既明确了师傅“传、帮、带”的责任,又蕴含了徒弟虚心学习、努力成长的承诺。协议签订不是终点,而是双向成长的起点。00后徒弟季博翰提到签订协议时难掩激动:“师傅列出的目标和内容,让我迷茫的成长道路有了清晰的坐标。”
图:师徒传帮带
近年来,该局共有上百对师徒签订协议,徒弟们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师徒携手攻破一项项治黄难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智慧与经验的赓续传递中,传统治黄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
校局合作中的“创新密码”。校局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长远之举。今年5月,菏泽黄河河务局与菏泽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菏泽黄河保护治理与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与属地高校达成的深层合作,如同为治黄事业安装了一块‘外接硬盘’,在青年人才培养、水利新技术应用、智能化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高校科研成果与一线实践经验的相互碰撞、深度融合,为人才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强基 解析人事管理的赋能密码
在菏泽黄河河务局的组织密码体系中,“双基两化”建设犹如为管理系统安装的智能操作系统,通过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双重升级,构建起人事工作的现代化治理架构。
业务竞赛中的“宣传密码”。2024年11月,郓城黄河河务局会议室里却热潮涌动,一场关于政策的竞赛宣讲在这里展开。抢夺卡、豁免卡等道具如同通关文牒,将枯燥的制度条文转化为沉浸式剧本杀;观众答疑环节实时解码职工关切,让政策宣贯从单向灌输升级为双向编译。
“这场擂台赛既是知识竞技场,更是干群关系的解码器。”通过风险题中的劳资保险难题、抢答环节的职称评审热点,人事政策在交锋中完成“脱敏处理”,转化为职工看得懂、用得上的操作指南。
数字云端中的“学习密码”。近年来,各类技能竞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若想在众多种子选手中杀出重围、脱颖而出,理论学习格外重要。“着眼于此,我们以公考刷题软件为灵感,专门开发“数字化题库”,兼具顺序练习、错题练习、模拟考试等使用功能,还可以直接反映练习人数、做题时间、正确率等参数……”在人事工作会议上,技术人员对进行了操作演示,引得现场强烈反响。
图:人事业务竞赛
据了解,“数字化题库”让使用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刷题练习,配套建立的“六单位轮流负责”月考试机制,将常态化学习与周期性考核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人事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
谈话交流中“连心密码”。人事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工程师”,肩负着育才用才、凝心聚力的重要使命。菏泽黄河河务局将常态化谈心谈话作为锻造人事队伍的关键抓手,通过面对面的真诚沟通,既倾听干部心声、化解思想困惑,又传递组织关怀、校准工作方向。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小到业务操作的“技术盲点”,大到职业发展的“成长瓶颈”,都能得到组织的及时关注与指导。
图:人事部门谈心谈话
这种以心交心的互动模式,既让人事干部感受到“后方有依靠”的踏实,也激发出“肩上有担当”的责任,推动他们在知责尽责中磨砺本领,在双向滋养中淬炼成长。
从“干部画像”到“校局共建”,从“结对互融”到“青蓝相继”,菏泽黄河河务局以组织建设的“密码本”,持续破译着人与河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当治黄基因在一代代传承中进化,当创新算法在一次次实践中迭代,这条承载民族精魂的大河,正因“组织的密码”而焕发新的生机。(文:李国豪 魏发轩 图:魏发轩)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