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政蓝”携手“检察蓝” 共筑黄河生态保护法治屏障

——历城黄河河务局深化“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5-20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5月20日讯   黄河岸边,法治教育基地的讲解声与黄河涛声交织共鸣。当行政执法遇上检察监督,当传统治理融入司法智慧,当检察建议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形成执法合力,历城黄河河务局正以“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为笔,书写着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崭新篇章。

制度赋能+检察协作:构建闭环治理新格局

2023年2月,春寒料峭,历城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的巡查车辆刚驶入济南黄河高新段,水政执法员孟鑫的目光就被滩地上突兀的砖混建筑吸引,“这处违建催告过多次了怎么还没清除?”他迅速按下执法记录仪,一场涉及河务、检察、街道办的协同作战就此展开。

经勘验,该违建砖混结构阻水建筑物房屋3间、面积140平方米,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历城黄河河务局依法立案查处,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和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而限期届满后,当事人违建房屋并未拆除。面对街道办履职不力的困境,历城黄河河务局启动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将案件线索移交高新区检察院。

高新区检察院于6月9日下达检察建议书,要求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在街道办承诺8月底拆除但未兑现后,检察院于9月22日对某街道办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讼期间,通过“检察监督+行政执法”联动,违法建筑于11月16日彻底拆除,检察院随即撤回起诉。案件办理中,检察机关依据《防洪法》第五十五条精准适用法律,河务部门通过公益诉讼倒逼行政机关履职,形成“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治闭环。

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正是历城黄河河务局与检察机关深化协作的生动注脚。2023年7月,历城黄河河务局与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和高新区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搭建起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全流程协作机制的四梁八柱。为深入落实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充分结合检察院法律监督、法院专项司法审判与黄河河务部门依法管理职能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过去面对这类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执法常常感到‘势单力薄’。”历城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这把‘利剑’,不仅解决了执法手段不足的问题,也推动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科技赋能+联防联控:打造高效执法新引擎

科技赋能:智能预警科学决策。科技赋能、立体管控。用高科技探查线索,以高维度管理黄河。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三个全覆盖”就是非现场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历城黄河河务局在人工巡查基础上进行“云巡查”,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执法精准化水平。建立智慧历城黄河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一网通办,设视频监控点 43 个,配备无人机 2 台,通过自动监控数据平台巡检、大数据分析研判、无人机准确定位、热成像功能扫描等多种非现场方式精准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整治管控水事违法行为,通过“智”理,引起“智”变,用高科技提升水行政执法效能,为精准移交提供科学支撑。

科技支撑高效执法

协同配合:调查取证有序衔接。历城黄河河务局与历城区检察院深化协同联动,通过案件协调化解与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执法司法合力,有效提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2018年至2020年期间,针对黄河淤背区非法排污案件,配合检察机关开展调查取证,查明邸某某、鲁某某在未取得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违规开设加工点并直接排放含超标重金属废水,造成渗坑周边土壤及水资源污染。经检测评估,该行为已严重损害区域生态环境。历城区检察院据此提起公益诉讼,经法院审理,被告人因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二万元。该案创新“刑事打击+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模式,推动“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落地生根。

联防联控:全域覆盖精准执法。历城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分队充分发挥其“第一道关口”作用,确保水事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切实履行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能;通过建立由黄河河务局、河长办、城管、交通、公安、法院、检察院及驻地街道等15个部门组成的联防综治办公室,建立“发现-移交-处置-反馈”闭环流程,联合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16次,拆除违建1106平方米,清理垃圾600立方米,整治“四乱”问题34个,形成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合力,实现黄河生态保护从“单兵突进”向“攥指成拳”的转变。

联合执法照片

合作赋能+法治宣教:凝聚黄河保护新共识

联学共建:党建引领搭建桥梁。“巾帼心向党 携手共奋进”三八联谊、“保护母亲河 我们在行动”河检共建徒步黄河、“黄河文化,典亮童年,小小检察官职业体验”少年儿童法治参观实践、“黄河绿岸 生态共建”义务植树、“法治护航幸福河,同心向党庆七一”支部共建巡河活动……近三年,历城黄河河务局以支部共建、联学联建为纽带,与历城区、高新区检察院搭建河检双方相互了解、真诚交流的沟通桥梁。通过参观政治建设学习中心、观看法治宣传片、座谈交流等形式,共研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双方协作配合,强化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持续推进黄河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司法保护协作协同机制向纵深发展。

与检察院开展连学共建

打造基地:法治阵地焕发新颜。2023年12月4日,历城黄河河务局联合历城区检察院建设的济南首家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成为历城黄河“河检联手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职能的普法课堂、形象窗口和检阅平台。该基地占地7500平方米,设置步道宣传栏、风雨长廊、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守护”黄河雕塑四大板块,系统展示了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案例、黄河保护成果及历史文化等多项内容。该基地的建成,标志着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开启了“刑事打击+公益诉讼+警示教育+生态修复”新模式。基地运行以来,已开展联合普法教育活动二十余次,累计接待两千余人次参观学习,成为黄河流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

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

联合普法: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双方以联合普法为抓手,组建“黄河法治宣讲团”,深入滩区村庄、集市、工地等开展“法律九进”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漫画问答等形式将黄河保护法等涉河法律法规送入沿黄村居;依托重要时间节点,以生态共建为载体,连年植树节联合开展“共植法治林”义务植树、“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实现生态修复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普法阵地作用,依托“守护母亲河”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河、垃圾捡拾,进一步增强对沿黄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警示教育作用。

与检察院开展联合普法

历城黄河河务局以“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法治宣教“三位一体”实践,构建起历城黄河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城方案”。(杜欣怡)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