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日讯 漫步德州黄河机关办公楼及庭院,郁郁葱葱的绿植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氧气,垃圾按照分类被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三层内请选用步梯”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每一个细节,无一不体现着节能降耗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德州黄河河务局聚焦用水、用电、反对粮食浪费等关键环节,多措并举进行节能改造,机关年度总耗能较改造前同比大幅降低,被授予“国家级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一幅“低碳节能 绿色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创新举措 节电有妙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作为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每一度电的使用,都对节约型机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德州黄河河务局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在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推动实现了电能的高效利用。
完善硬件,避免浪费——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装智能远传电表,配置更换节能灯具、各类终端设备等;于每一层楼安装独立电闸,除值班室及特殊需要加班科室所在楼层外,其余楼层全部做到人走电断,不仅节约了能源,也在根本上杜绝了部分安全隐患;积极推进暖气改造工程,对内部锈蚀、堵塞严重的暖气设备进行更换,彻底解决集中供暖期间仍需开启空调制暖浪费电力的情况,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过程中。
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小型太阳能光伏车棚,车棚采取“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的模式,优先供给电动车充电桩及单位内部使用,剩余电量传输至电网,如遇阴天下雨车棚发电不足时再进行反向传输,以保障用电需求。自车棚建成以来,日均发电可达80千瓦时,截至今年五月底,累计发电4.5万千瓦时,等同节约标准煤近6吨,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
图:光伏车棚
“现在随手关灯、下班及时关闭电脑已经成了习惯”“自从建了光伏车棚,我上下班都不喜欢开车了”面对单位在节能方面的举措变化,职工们纷纷表示:“顺应形势、经济适用,非常支持!”
循环利用 节水有技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自古以来,对水的保护和利用都是推进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作为最常用的资源之一,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少用、惜用上,更体现在循环利用、二次利用等各个方面。
就德州黄河河务局现实情况来讲,该局机关办公大楼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未设置对雨水、洗手池水等非常规水的回收再利用装置。经过分析,机关用水除饮用、洗漱等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外,冲厕、绿化等均可以使用非常规水资源进行满足。
因此,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近年来,德州黄河河务局建设打造了非常规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利用楼层落差,无动力收集雨水、空调冷凝水、洗手池水等,通过管道汇集到蓄水罐中,经过滤、沉淀后进行二次使用。据统计,自该系统建成以来,共收集利用非常规水1000余立方米,单位的人均用水量也由原来的68升/人·天,降低至24升/人·天,达到了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目的。
图:节约用水标识
此外,该局还积极打造了智慧后勤管理平台,实现对用水、用电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借助平台,及时捕捉人工难以察觉的非正常耗能现象,迅速解决跑冒漏滴及资源浪费问题,一个个“真招”“实招”筑起节能降耗的坚固屏障,让节约型机关建设变得可感可触、可视可及……
强化引导 节粮有方法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反对食品浪费的有关号召,德州黄河河务局立足实际、靶向施策,始终在食堂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着手,切实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实行精准供餐制度。借助智能化订餐系统严格按照就餐人数进行备餐,增加菜品种类,减少单项菜品份量,推出自拿自取的自助化服务,同时,根据职工就餐习惯实行餐盘大盘换小盘,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提升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杜绝菜品的不必要浪费。
实施食材精细管理。依据季节变化与库存情况灵活调整食材采购数量,按照不同分类进行合理存放;仓库内防潮、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减少了食材的消耗,更对确保食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人员教育引导。通过张贴关于厉行节约的口号标语及宣传海报,组织开展反对浪费主题培训等形式,切实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人员成立反食品浪费监督小组,定期检查食材采购管理、菜品准备、剩饭剩菜处理等情况,鼓励职工对发现的浪费行为进行反馈,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到位。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机关剩菜剩饭减少情况尤为显著,食堂经费较此前降低约15%。
图:随处可见的节能标语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节能降耗不是一时之计,而是一项一以贯之、永不止步的工作。今后,德州黄河河务局将继续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扎实推动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不断巩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以实际行动续写“绿色”新篇章!(付小璇)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