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黄河的“文化三叠”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7-2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7月2日讯    文化繁荣发展,在于守正创新。2025年上半年,阳谷黄河河务局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金堤河、大运河文化主旋律的同时,持续推动文化形态更替、内涵更新,以“赋能”“创新”“扩面”为和弦,谱写了富有活力的文化三叠曲。

赋能:“文化加”升级“文化融”

“三河交汇是我们阳谷黄河河务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是工作助力,更是精神内核。值得深思的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发挥好它的核心作用?” 2025年4月3日,阳谷黄河河务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该局负责人赵敏的话引起了职工们的热切讨论。

图: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

近年来,该局深挖黄河、金堤河、大运河在阳谷“时空交汇”资源禀赋,聚焦“文化+”提升工程品质和业务内涵,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下,文化更像是锦上添花,发挥了附加价值,轻视了核心作用。

对此,该局在工作会上提出,推动“文化加”向“文化融”升级,以文化为核心引领串联带动业务发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的工作思路。

按照既定思路,该局“三河文化”研究工作小组开始探索文化与业务融合的有效机制,主动对接水政、工程管理、档案、纪检等业务工作,寻找发挥文化赋能效应的切入点。将非遗文化——寿张黄河夯号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把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巧妙融入夯号旋律,精心改编制作夯号曲目《法治润黄河 夯号传新曲》,让古老号子在黄河岸边唱出新声;主动对接工程管理项目,参与陶城铺险工提档升级改造,推动水工程与水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联合档案部门开展“寻访黄河记忆”史料收集活动,布设“请听档案说”主题展览,让职工们在活动中感受黄河治理的历史温度,赓续治河薪火;配合纪检部门系统梳理黄河廉洁文化,加强廉洁教育,撰写《河韵廉风 水利长歌》获得“河山正气——新时代中国水利廉洁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营造了风清气正良好氛围……从“文化加”到“文化融”,一字之变,释放了赋能治黄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张力,该局“三河文化”与业务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

图:排练夯号曲目《法治润黄河 夯号传新曲》

创新:PPT变身“云展馆”

“这是山东黄河上中游交界碑”“这是景阳冈、挂剑台与黄河的故事”“陶城铺原来叫陶城埠啊”……

各种遗迹遗存,曾经零星散落,此刻汇入眼帘。这是阳谷黄河河务局职工们看了在建的阳谷黄河“三河文化”云上展馆的第一感受。

建设云上展馆这一构想,源自该局2024年的宣传文化工作推进会。会上,经过研究讨论和可行性分析,赵敏提出了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创新打造阳谷黄河特色文化阵地的“两步走计划”,一年收集整理材料,一年建设云上展馆。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24年,“三河文化”研究工作小组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走访沿黄乡镇村落,系统整理了涵盖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典故、治河技艺、传统工器具、工程建设、防汛抗洪、名胜古迹、遗迹遗存、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9大专题50余项数据资料,建立《阳谷黄河文化调查名录》,形成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相结合的基础数据库,并以PPT的形式初步设计了展馆蓝本,为云上展馆建设筑牢了根基。

2025年伊始,该局安排职工分工负责云上展馆建设工作,从设计、规划到建模、交互,职工们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挤时间学习3dmax、unity平台和c#语言。遇到难题,这群“门外汉”就在deepseek、豆包等软件中苦寻答案,再讨论尝试。就这样,从最开始的无从下手、满头雾水,到搭建起第一块展板、第一个模型,在一天天的拼凑中,“三河文化”云上展馆逐渐立起了框架,其中的黄河文化展区更是即将成型。

图:在建的“三河文化”云上展馆

“世上无难事,不会咱就学,能让PPT变身‘云展馆’,我们倍感自豪!”展馆建设工作组的杨贤彤说。

扩面: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近年来,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阳谷黄河河务局乘风扬帆,讲好“三河”故事,与地方有关部门、校园、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推动文化“走出去”。

“在文化破圈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藩篱和限制。”赵敏说,一是“三河文化”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专业性较强;二是缺乏长效互动机制,河地从文化“邂逅”到融合尚有距离。

为了打破藩篱限制,2025年初,该局以寿张管理段为试点,探索开启了一场大河与校园深度融合的“黄河之约”。

与寿张管理段“牵手”的,是寿张镇小学。该小学位于鲁豫交界处,下辖校区均处黄河支流——金堤河沿岸,这里的学生吃着黄河和金堤河水长大,对母亲河有着深厚情感。

“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有信心携手打造精品黄河课程,育好咱的黄河娃!”寿张管理段负责人张兆元表示。  

经双方研究讨论,确定了黄河非遗文化、综合艺术、生态治理等课程模块,寿张管理段职工根据岗位职责和技能特长受聘“荣誉讲师”,为学生授业解惑。随后几个月,“黄河课堂”相继开课,黄河防汛、智慧黄河、黄河文化等特色内容以易于理解、幽默风趣的语言融入校本课程,黄河夯号、剪纸、泥哨、绘画等实践课更是得到了学生们的踊跃报名参加。

图:学生们的绘画作品

“这些实践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还加深了他们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实现了双向促进。”该校校长杨雪花恳切地表示,要与河务部门深化合作,让“黄河之约”在创新实践中继续绽放光彩。

从单向输出的“走出去”,到深度融入的“走进去”,阳谷黄河河务局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行,“三河文化”的破圈路上,留下了坚实而动人的印记。(钟庄子  许乃薇)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