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2日讯 汛期已至,战鼓将擂。
初夏时节,在梁山黄河畔,一场守护大河安澜的“前哨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自进入2025年黄河备汛期以来,梁山黄河河务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凭着昂扬的斗志、严谨的态度,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多维度开展黄河防汛工作,在水泊大地织就了一张坚不可摧的立体防护网。
隐患排除,筑牢安澜“根基”
堤固方能流水,基牢才可河安。
于黄河防汛而言,再细微的工程隐患亦是汛期防守的工程措施“短板”。该局干部职工深知这一道理,在汛前,他们如技艺精湛的“医师”,用心检修着每一处工程。
5月的清晨,阳光洒在黄河大堤上,给忙碌的职工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手持铁锹,徒步走过每一处堤防,仔细排查着管理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在巡查结束时,该局小路口管理段段长申振宇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身边的新入职职工说:“这工程就是我们防汛作战时的‘铠甲’,只有把它们打造得坚不可摧,在汛期守,我们才能更有底气。”此外,该局还科学合理的开展通信网络系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经过排查,发现了部分视频监控经常掉线的问题,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记录、分析、研判,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河势查勘
这一系列排查整治,使得梁山黄河的工程防御措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2025年汛期黄河梁山段的安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一线巡查,见证职工“匠心”
在黄河防汛的“一线战场”,由于黄河工程的特殊性,人工探摸根石等巡查内容,依然是黄河防汛值守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月1日,梁山黄河河务局开始24小时防汛值班值守,该局黑虎庙管理段段长牛善斌带领巡查人员身着醒目的救生衣,手持探水杆等工具,在险工坝头之间来回穿梭。
这巡查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
夏日的险工,烈日炎炎,根坦石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巡查人员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太阳晒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始终如一的进行巡查作业,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如同黄河岸边的“移动哨所”,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险工坝头根石,用双眼捕捉着每一个水位数据。“巡查就像给黄河做‘体检’,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引发大隐患。”该管理段职工井波坚定地说。
图:探摸根石
除了日常的巡查工作,在夜间、降雨等特殊情况下,他们还加强了对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巡查力度,不怕风吹雨打,克服艰难险阻,用坚守和奉献,为梁山黄河的安全保驾护航。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坚守,才能准确发现,及时处理潜在的工程隐患;也见证了梁山黄河一线职工的“匠心”。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翅膀”
“余龙,打开视频监控,看一下蔡楼控导附近几处河势以及重点工程情况如何?”该局赵堌堆管理段负责人孔浩刚走进值班室就对着值班人员安排起工作来。值班人员熟练的进入视频监控系统,经过放大、轮转、观察等一系列操作,回答:“一起正常!”
在人工巡查的基础上,该局引入视频监控、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开启了智能巡查新篇章:视频监控系统像“千里眼”,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黄河,时刻注视着河面的一举一动;无人机如同“空中卫士”,翱翔在黄河上空,凭借其灵活的机动性,能快速到达人工难以抵达的区域。“以前人工巡查一个来回需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和视频监控,效率大大提高了。”该局赵堌堆管理段职工秦余龙介绍道。
图:无人机巡查
除了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系统,近年来,该局还依托县局科研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先进的水情监测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些科技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使黄河防汛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化。
防汛之盾,在科技之锐,更在人心之齐;安澜之基,在黄河工程“钢筋铁骨”,更在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在科技的助力下,勤劳朴实的梁山黄河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守护黄河的责任与担当,为黄河岁岁安澜保驾护航。(田玉俭 高庆旺)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