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浪奔涌出 丹心守安澜

——东阿黄河河务局大桥管理段防御洪水侧记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7-4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7月4日讯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刺破云层,东阿黄河岸边已奏响防汛的激昂序曲。浊浪翻涌,裹挟着泥沙在“黄河下游最窄处”艾山卡口奔腾而下,东阿黄河河务局大桥管理段的职工们以丹心为盾,以科技为剑,在洪峰过境的惊心动魄中,书写着守护母亲河的壮丽篇章。

晨光逐浪:以尺为笔,绘就河势长卷

“接上级通知,28日8时起,小浪底水库将按4600立方米每秒下泄,要进一步加强巡查值守,做好水位与河势观测”大桥管理段负责人史晓瑞在晨会中说道。

3处险工工程、2处控导工程,是他们每日的“考场”。“井圈险工XX号坝开始靠水,维持边溜河势!”“杨庄控导全坝段靠水,需加密观测!”此起彼伏的汇报声,在河岸边回荡。山东黄河首席技师井长虹传授着经验:“流量变化时,河势如调皮的孩子,得紧盯主溜,再细察回溜、边溜的‘小把戏’。”一个半小时的巡查,他们用脚步丈量河道,用双眼捕捉每一处细微变化,将河势的动态牢牢记录在案。

图:河势观测

水尺观测同样不容马虎。作为防汛“前哨兵”,人工水尺数据是防洪决策的关键依据。井圈、毕庄两处水尺观测组,每日清晨同时行动。遇到波浪翻涌,他们连续读取波峰、波谷数值,取平均值后,结合水尺零点高程,算出精准水位。若人工与遥测数据误差较大,便立即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图:人工水位观测

烈日巡堤:探石固基,守护安澜防线

六月的骄阳似火,黄河大堤被晒得发烫。巡查人员头顶烈日,脚踏热浪,开启“铁脚丈量”模式。15公里的堤防,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调水调沙期间,艾山卡口水流湍急,根石易走失,必须重点探测!”史晓瑞的叮嘱,让大家绷紧神经。探摸人员手持6米长杆,在坝头仔细探测。

图:根石探测

“井圈险工XX坝根石无走失!”“康口险工XX坝一切正常!”他们凭借经验,通过探摸杆的撞击声,判断根石状况,为堤防筑牢“隐形铠甲”。

雷雨突袭时,更是考验的时刻。乌云压境,狂风呼啸,巡查人员迅速展开“拉网式”排查。发现雨毁处,立即圈堵、设警示标志,制定修复方案,与时间赛跑,守护堤防安全。

图:水毁工程圈堵

6、7月份的东阿黄河,烈日、降雨不断考验着迎战大洪水过程的基层巡查人员,根石探测查险情,人工巡查排隐患,他们始终以坚实的脚步、扎实的行动诠释着誓守黄河安澜的信心与决心。

科技赋能:智慧守护,筑牢安全屏障

在科技的助力下,防汛工作如虎添翼。无人机宛如“空中卫士”,灵活穿梭于黄河上空。该段职工肖恒熟练地操控着具有高清画面传输和喊话功能的无人机缓缓升空,一旦发现有游客靠近危险水域,巡查人员立即通过无人机向游客发出清晰、洪亮的警示:“您好,近日黄河水位上涨,请您尽快远离,注意人身安全!”

图:无人机劝离游客

安全感应语音提示设施也在重点区域“站岗放哨”。它利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感应到游客靠近,便自动发出警示:“黄河水下情况复杂,请勿靠近,谨防溺水!”值班室里,监控大屏实时显示各处画面,值班人员紧盯屏幕,一旦发现异常,远程喊话、通知巡查人员,多管齐下,及时消除隐患。

图:人工劝离游客

“老乡,水急危险,快离开!”这是巡查人员最常说的话。科技手段与人工巡查紧密配合,织就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守护着群众安全,也守护着防洪工程的稳固。

长河奔涌,岁月更迭。东阿黄河河务局大桥管理段的防汛故事,是千千万万治黄人的缩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用坚守书写着新时代的人民治黄的责任与担当。(王传生)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