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1日讯 去年七月,夏末的蝉鸣犹在耳畔,我初抵莘县黄河河务局古云管理段。河流的气息扑面而来,宏大而沉静,瞬间裹挟了我这颗初涉河务的心。
秋·初识大河筋骨
清晨,作为新人的我攥紧衣角深呼吸,随段长踏上古云堤防——这是我刚上班第三天,第一次真正触摸黄河的筋骨。段长领着我,用脚步丈量古云管理段的重任所托:从古云堤防的坚实臂膀,到白庄、葛楼险工处水流与堤岸的古老博弈。行至高堤口引黄闸,段长指着闸门:“这闸,是咱莘县农田的命脉之水。”巨大的闸体沉稳伏卧,钢闸门静默垂悬,河水在闸下驯服流过——那一刻,我仿佛触到了大河搏动的命脉,也掂出了守护二字那沉甸甸的份量。
图:高堤口闸
初巡堤防,堤顶、堤坡、护堤地,每一寸土地的检视,标志牌的端正与否,护堤地的规整,都需凝神专注。起初,我目光生涩,段长却耐心指点:“巡堤,就是治河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责任,自此深植于心。
冬·辨识隐患纹理
北风渐紧,堤防日常转入另一种精微的审视。安全生产“六项机制”重点在于“辨识”——那是“六项机制”赋予的锐利目光。在段里前辈带领下,我学着在看似平静的堤坡上辨识隐患的蛛丝马迹:獾狐洞穴是否松动扩大?水沟浪窝是否悄然侵蚀堤岸?
每月隐患上报,从初执笔时的生涩迟疑,到渐渐能清晰勾勒问题轮廓、提出处置建议。每一次伏案辨识与记录,都如同在堤防肌理上练习敏锐的触觉——守护,不仅靠脚步,更需心与眼的澄明。
春·砺技于行
当春风唤醒堤坡草色,实战演练的号角也随之吹响。木夯起落时,夯绳在众人手中勒出深红的印记,木桩与堤土接触的瞬间,发出沉闷的"咚"声,飞溅的土粒沾在工装裤上。防汛演练场上,号子声震天而起:“起——落!”众人合力,木夯在统一节奏中起落,木桩一寸寸沉入堤土,夯基固本之力,在协同的号子声里无声凝聚。我虽未执重夯,却以笔为夯,记录下这力与技的交响,心也随之共振。
图:闸内巡查
春日的庭院亦非闲地,清理落叶、修剪花木,看似琐碎,段长却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堤防?庭院的秩序,亦是责任心的倒影。”整洁有序的环境,无声滋养着严谨的作风。
夏·风雨砺初心
盛夏来临,雨水成了巡堤查险最严厉的考官。一场急雨过后,我们即刻出发,我踩进泥泞的堤坡时,胶鞋被吸住,用力拔脚时发出“噗嗤”声,雨衣下摆早已被泥浆染成深褐色。段长走在最前面,雨衣被风吹得鼓起,突然停下指着一处水沟:“这浪窝比昨天扩大了半米,得立刻上报!”蹲下身时,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进脖子,我用手抹了把脸,指尖触到堤坡上新形成的细小裂缝,立刻摸出笔记本记录。
进入汛期,管理段二十四小时值班室灯火长明。窗外风雨交加,室内电话、电脑、监控屏幕光影闪烁。紧盯监控画面里每一段堤防,接听每一通可能关乎险情的电话,神经如绷紧的弦。
图:视频巡查
回望四季轮转——
秋阳里认闸识堤的懵懂;
冬雪下伏案辨险的焦灼;
春风中救树护苗的欣喜;
夏夜里值班室的汗渍。
黄河水不舍昼夜,古云段的堤防、闸口、险工,已从纸上的名词化为血脉中奔涌的知觉。我所做的,不过是宏大治河叙事里微末的注脚。然堤岸虽无言,那层层累积的堤土、岁岁荣枯的堤草,却将一份沉甸甸的守护之道,悄然夯入我的骨骼与心魂:守护长河,功成于水晏河清,亦在日复一日的俯身察看、提笔记录与风雨无阻的守望之中。(张梦瑶)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