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1日讯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最新一批“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认定名单,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设计院”)凭借在水利勘测设计领域的专业化深耕、精细化管理、特色化技术创新及创新化发展模式,成功获此殊荣。这一认定既是对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技术实力的充分认可,更是对其以“四化” 驱动行业升级的实践肯定。
以专业化夯实根基
专业化是设计院的立身之本。作为山东黄河保护治理的技术支撑单位,该院长期聚焦主责主业、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细分领域,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做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和《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勘测设计的同时,深耕专业数字化能力,构建山东黄河干支流数学模型,实现了洪水演进过程的精细化模拟,为防汛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铸牢山东黄河数字孪生工程数据底板,对6000多个坝岸垛段、126处险工、128处控导工程进行精细划分,为山东黄河“四预”能力建设和防汛抢险、水政执法等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有利基础。深入开展东平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和建设运行模式研究,建立数字“一张图”,自主研发东平湖北排敞泄和控制泄流计算模型,完成的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设计摘得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竞赛一等奖。认真研究数字孪生建设需求和引黄涵闸特点,“黄河打渔张引黄闸改建设计”荣获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勘测设计类银奖。
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该院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更彰显了其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基于在专业领域的持续耕耘和努力,该院过去几年陆续通过了济南市“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地方和国家级专业认定,并有两名职工分别被评为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水利部二级教授。申报期间,该院经营部在分管领导的带领和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学习理解并把握地方政府的政策,加强沟通与协调,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成功确保申报工作顺利通过。
以精细化保障品质
精细化是设计院的成果保障。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引领,还进行了内设机构改革,在优化整合和补充完善各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按照权责明晰、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了覆盖公司目标考核、科技创新等十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流程。
为了在山东黄河工程信息完整性、数据标准规范性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该院从基础信息入手,充分利用GIS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GIS与虚拟仿真技术进行集成,搭建了具备地理信息查询、统计与分析等功能的数据库平台,通过河道工程数据与地理坐标的精准对接,初步形成了集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水闸、涉河项目等一体的黄河山东段工程基础信息“一张图”,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成功解决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分离难题,为工程精细化管理和后续治理开发工作奠定了有利基础。
在新版《山东黄河防汛用图》《济南黄河防汛用图》编制过程中,该院坚持深入一线,多次派项目组赴险工、控导、水闸等关键点位进行实地调研与精准勘测。同时从严从细把控成果质量,对数据和图面进行内部校核20余次,历经5轮修订完善、历时8个月精心打磨。印刷成册的防汛图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为水旱灾害防御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特色化铸就优势
特色化是设计院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该院立足黄河治理保护需求,将传统水利技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特色化建设上取得系列优质成果。他们将技术创新与实践检验有机融合,提出的吹填土地基高效处理、黄河下游淤背区膨润土保水层、管道爬越黄河险工抗滑及防冲技术等3项施工工法获得水利行业工法认证。他们参与《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和《水利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等国标、行标的编制,为推动工程技术和理论知识的进步,实现水利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该院研发的3D打印水闸模型、智慧化模拟平台等创新产品,在多项国际国内推介会上展示,成为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黄河下游引黄水闸应急分洪引水研究”“钢闸门防腐关键技术”“引黄涵闸水泥土搅拌桩关键参数与工期优化”“钢闸门橡胶止水喷淋装置”等研究成果,也因其既有创新性又充分融合了山东黄河特色,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以创新化引领未来
创新化是设计院的发展引擎。为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近年来,设计院对科技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完善,先后修订出台科技项目管理、奖励和项目评审等系列管理办法,为发挥科技奖励的正向引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工作实践中,该院将目光聚焦在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点领域,以创新为驱动力积极应用和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一次又一次地打破瓶颈、攻克难关、实现成长。在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该院领导班子聚焦智慧山东黄河建设需求,高效提出项目思路与措施,高质量编制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作为技术总负责单位承揽了项目建设任务。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集中人才力量,以打造亮点工程为目标对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先后派出6组队伍常驻涵闸建设工地实施安全监测设施安装,首次实现了山东黄河引黄涵闸渗流、变形、闸门振动的自动化监测和BIM正向设计,大力提升了重大水利工程设计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水平和工程在线监测感知能力及安全预警水平。
在创新生态培育上,该院挂牌河海大学等5所高校研学基地,每年举办数期学术论坛,选派技术骨干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行业交流研讨,广泛吸收前沿科研创新知识与营养。去年,该院完成的“黄河下游山东段桩基引黄闸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是中国水利行业最高荣誉,也是黄委系统两个获奖项目中的唯一独立成果。
从专业化技术深耕到精细化服务升级,从特色化创新突破到智能化未来布局,设计院以“四化”为路径,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该院将继续聚焦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以创新破题、以专业答题,携手助力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智慧之河”“幸福之河”。(李青雪)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