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14日讯 夏雨润泽,大河奔涌。黄河济阳段堤岸草木葱茏,见证着守护者的足迹。2025年行程过半,济阳黄河河务局的“黄河卫士”们锚定使命、步履铿锵,从指尖点亮的监控屏幕到脚下巡护的规整堤坝,从无人机掠过的辽阔水岸到汗水浸透的除草现场,济阳黄河人正用实干与创新,为母亲河的岁岁安澜谱写充满力量的夏日篇章。
雄壮规整的大柳店险工
春染河岸千重绿:生态优先绘就安澜底色
阳春三月,万物勃发。对济阳黄河河务局而言,春天不仅是播种的季节,更是厚植生态底色、筑牢黄河绿色屏障的关键期。
“植树就是播种希望。”济阳黄河河务局局长在植树现场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今年以来,该局党组统筹部署,成立植树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局领导多次现场调度,协调解决苗木运输、水源保障等实际问题,为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方案的精心组织与实施,一场规模空前的“播绿”行动蓬勃展开。3月9日,以“河润山东·壹心护绿”为主题的植树活动在济阳黄河淤背区启动。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联合举办,两百余名干部职工与学生齐聚母亲河畔,挥锹铲土、扶苗浇水,忙得热火朝天。济阳黄河河务局技术人员穿梭其间,悉心指导:“坑要挖深,土要踩实,水得浇透……”一锹一铲,众人齐心协力,为黄河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整齐完备的堤顶行道林
植绿爱绿的热潮迅速蔓延,今年植树节前后,来自济南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环保志愿者及广大市民等一千余人纷纷响应号召,踊跃加入植绿大军。黄河岸边,忙碌的身影与春风中挺立的新苗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对母亲河的深情祝福。
“三分种,七分管!”后续的精心管护是确保新栽苗木成活成林的关键。为保障苗木“喝饱水”、“喝好水”,该局不仅对新植树株及时浇灌,更探索应用了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送达树木根部,大大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同时,针对蚜虫、叶螨、美国白蛾等活跃害虫,该局“对症下药”采取物理清除与药剂喷洒,为绿色生命撑起“保护伞”,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无人机喷洒农药
据统计,今年以来,济阳黄河沿岸新植各类苗木1.88万株,进一步夯实了济阳黄河生态根基。这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不仅为黄河沿岸增添了蓬勃生机,更将珍爱母亲河的理念深植人心。
固本强基不懈怠:精细管理彰显“绣花”真功
如果说春季植树是为黄河安澜打下生态基础,那么常态化的精细管理则是确保堤防工程安全运行的“压舱石”。济阳黄河河务局始终将强化日常管理置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直面管理中的痛点难点,以“绣花”功夫精耕细作,全力保障工程高水平运行。
工程面貌要“靓”,管理就得“细”。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高秆杂草生长迅速,不仅破坏了堤防草皮的完整性,还形成了巡查观测的“盲区”,不利于及时发现工情险情。面对根系深扎、顽固难缠的“高个子”杂草,济阳黄河河务局摒弃了简单粗放的打草方式,精准施策,组织人工专项清除,不仅割除茎叶,更深挖细刨断其根系,力求“斩草除根”,杜绝复发。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累计清理高秆杂草覆盖区域超30万平方米,相关区域的杂草复发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80%以上,为堤防草皮健康生长和整洁面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工清理高秆杂草
为巩固成果、持续扩容标杆效应,该局深化“工程管理标准段”建设。在已建成多处示范段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两处标准段落。如今,在曲堤、仁风等堤段精心打造的示范段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草皮平整如茵,边埂棱角分明,标志标牌统一规范……这些精心打造的“样板间”,生动诠释了高标准管理的具体内涵,成为一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标杆。
仁风管理段标准段面貌
“照着标准段干,目标更明确,干劲也更足了!”一线职工们纷纷感慨。标准段的示范效应正在转化为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自觉行动。
与此同时,该局持续强化工程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紧扣规范日常巡查频次、精准识别问题、高效问题上报及标准化处置操作等内容展开,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显著提升了职工日常工程管理中的规范化操作水平。
正是凭借这份直面问题、数据说话、如琢如磨的严谨细致与持之以恒的“绣花”功夫,济阳黄河河务局为黄河安澜构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科技赋能提质效:智慧治黄开启管理新篇
信息化浪潮奔涌向前,黄河治理面临新挑战,也催生新解法。济阳黄河河务局持续深化科技应用,从日常巡查到模拟训练,现代化技术正悄然重塑工程管理的全链条。
如今,无人机翱翔堤岸、视频监控全天值守,这些在济阳黄河河务局已不再是新鲜事。经过两三年的实践磨合,它们已成为工程管理的“标配”。“以前测水位要跑现场、看标尺,现在靠AI水尺就够了” 济阳黄河河务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指着监控大屏上清晰显示的水位数据感慨,“摄像头结合AI识别技术,能自动读取水位刻度,精度高、速度快,还安全。” 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系统、水位AI识别等技术的常态化应用,让工程管理迈入了智能化、可视化的新阶段。
近日,济阳黄河河务局在大柳店控导和崔寨管理段上堤路口,试点部署了更“硬核”的装备——集成红外、微光夜视技术的全天候智能监控系统。系统突破了传统光线限制,即便在黑夜,也能精准捕捉温差变化和动态目标,实时监测河势工情,自动识别记录通行信息,对违规行为即时抓拍取证,显著提升了夜间潜在险情的识别精度和响应速度,为防汛安全构筑了坚实的数字防线。
微光夜视系统深夜效果对比图
装备升级了,人才培养也得“科技范儿”。面对传统巡查培训耗时长、风险高、效果难量化的痛点,济阳黄河河务局自主研发的“黄河工程巡检模拟系统”带来了全新解法。打开电脑,技术员瞬间“站”上仿真的黄河大堤。系统“制造”水沟浪窝、违章建筑、涵闸故障等各类常见问题,考验学员的即时判断和处置能力。“就像真在工程现场!操作对错系统实时打分,学得透、记得牢。” 刚参加完培训的年轻职工兴奋地说。这种沉浸式训练,让新员工和年轻骨干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反复“实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队伍整体业务能力大幅跃升。
逼真的模拟巡检场景
半载耕耘,成果斐然。从春季植绿护堤的生态实践,到日常管理的精益求精,再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升级,无不彰显着新时代济阳黄河人对“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美好愿景的生动践行。
展望未来,济阳黄河河务局将继续以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行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创佳绩,为黄河长治久安贡献更大力量!(王哲 栾金灏)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