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7月21日讯 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蝉鸣的喧嚣回荡在堤岸。当人们纷纷避暑纳凉时,黄河之畔却涌动着别样的热潮。东阿黄河河务局单庄管理段职工无畏烈日“烤”验,毅然投身调水调沙工作一线,他们与激流较量、与时间赛跑,用汗水谱写着守护黄河安澜的夏日壮歌。
图:黄河东阿段大流量过境(卢化锐 摄)
谋大局,未雨绸缪“细”部署
“各单位注意,2025年汛前调水调沙工作自6月23日开始……”接到通知伊始,该段第一时间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有关会议精神,重点传达上级文件要求,该段负责人张涛强调:“今年汛期黄河下游降水偏多,范坡险工、旧城险工等重点部位面临较大风险,全体人员必须绷紧弦、拉满弓,把调水调沙作为当前头等任务。”
图:晨会安排部署(李晓晗 摄)
该段夯实工作基础,特别是“大流量过程监测”“隐患排查整改”“涉水安全管理”等关键环节,明确责任人和落实措施;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合理分配巡查、观测、记录等任务,对范坡险工等重点部位加密巡查;落实班坝责任制,梳理辖区内工程责任分工,确保每段坝岸、每处险工“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报”。
暑气蒸腾间,经过精心部署和全员动员,该段实现了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四到位”,为打好调水调沙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风雨,排查整改“严”防守
夏日骄阳似火,空气里蒸腾着灼人的热浪。接到强降雨预警后,职工们在辖区内全面铺开一场细致入微的“地毯式”隐患排查整改。
水沟浪窝的修复是为防洪安全加上的一道“保险栓”,该段制定“一处一策”修复方案。职工们手持铁锹等工具,对较大的水沟浪窝,采用土方回填并夯实的方式,恢复工程面貌,确保工程完整;针对小型浪窝,及时进行圈堵,防止进一步扩大。“多整改一处隐患,黄河安澜就多一份保障。”该段职工卢化锐擦拭额头的汗水,又投入到紧张的修复工作中。
图:圈堵浪窝(田兵 摄)
暴雨过后空气依然闷热潮湿,该段职工迅速采用“无人机+视频监控+人工巡查”的方式,对辖区工程展开全方位巡查。无人机腾空而起,凭借灵活高效的特点,对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快速扫描,传回高清图像;视频监控不间断运行,实时捕捉重点部位的细微变化;人工巡查队伍沿着坝岸,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记录、上报,并迅速组织力量修复。“雨后是险情高发期,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段“工程活地图”张宗坤坚定地说。
图:夜间巡查(卢化锐 摄)
无论是烈日下的隐患排查,高温中的工程修复,还是暴雨后的全面巡查,该段职工始终用行动筑牢防线,将“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的铮铮誓言,化作守护黄河安澜的“铜墙铁壁”。
观数据,智技融合“精”监测
热浪裹挟着蝉鸣席卷黄河两岸。该段值班室内,智慧屏闪烁的光影交织着职工们专注的眼神,在科技的护航下,一场关乎黄河安澜的“信息保卫战”正激烈展开。
7月2日,调水调沙迎来流量峰值,4130立方米每秒的汹涌河水奔腾而过。面对不断变化的水情,遥测水尺如同忠诚的哨兵,24小时不间断采集、实时传输水位数据。为确保数据精准,人工观测与遥测水尺比测工作在烈日下同步开展,“人工观测是最后一道防线,再热也要保证数据准确。”去年刚入职的李晓晗说道。人工与科技的双重保障,促使水情信息得以精准、及时报送。
工情监测中,根石探摸作为“水下侦探”,是守护防洪安全的关键一环。职工们手持探摸杆,沿着坝岸逐段探测,弯腰、探入、感知,每一个动作都重复无数次。“根石是坝岸的‘根基’,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田兵说道。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严谨的态度,他们仔细判断每一块根石的稳固情况,对存在松动、移位的根石详细记录,为后续加固提供精准依据。
图:探摸根石(田兵 摄)
智慧屏上跳动的数据、探摸杆丈量的轨迹、职工被汗水打湿衣衫的背影共同绘就出一幅守护黄河的壮丽画卷。
急抢险,昼夜鏖战“勇”担当
7月2日,酷热难耐,空气仿佛都被太阳烤的扭曲,调水调沙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谁也不曾想到,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
12时15分,范坡险工由于受主溜及回溜反复淘刷出现根石坍塌险情,该段迅速进入紧急状态,积极配合县局技术人员对出险部位探测并完成险情上报。14时50分,抢险批复意见下达,一场争分夺秒的抢险战斗正式打响。
机械的轰鸣声瞬间压过了蝉鸣,自卸车满载散石陆续奔赴现场,职工们在滚烫的堤坝上挥舞着令旗,指挥长臂挖掘机将铅丝笼精准抛入水中。尽管高温让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带着火焰,但无人退缩。
夜幕降临,黑暗开始蔓延,应急照明一键开启,整个现场变得灯火通明。职工们在灯光下穿梭忙碌,指挥机械作业、检查抛石质量、协助搬运物料。在深夜的黄河边,他们的背影显得愈发耀眼。“今晚多干一点儿,黄河就多一分安全。”该段负责人张涛说,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图:抢险施工(田兵 摄)
经过昼夜鏖战,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在这场与时间和险情的赛跑中,该段职工用顽强的意志、专业的技能,在风雨和黑暗中打造一座抵御水患的“钢铁长城”。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从骄阳似火到暴雨倾盆,这场调水调沙攻坚战不仅是对黄河工程的考验,更是对黄河人初心使命的淬炼。那些在烈日下凝结的坚持,早已化作黄河岸边永恒的星光,照亮岁岁安澜的征程,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守护勋章。(李晓晗 王仁超)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