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1日讯 走进槐荫黄河,庭院里草木葱茏,新栽的月季迎风摇曳;食堂窗口飘出阵阵饭香,职工们端着餐盘笑意盈盈;险工坝头上,检修一新的照明设备整齐排列……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凝聚着一支特殊队伍的汗水与坚守——他们就是以信息站五位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后勤保障团队。从保家卫国到守护黄河,老兵们将军人的纪律与热血融入平凡岗位,用“后勤不后、保障先行”的责任担当,筑起了治黄事业坚实的“大后方”。
“阵地”变了,标准不变:精耕细作扮靓庭院
2024年冬天,槐荫黄河河务局启动了庭院绿化升级改造工程。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信息站的退伍军人们迅速组建“突击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绿化工作之中。“保证完成任务!”这句在部队时常说的话,成了他们的行动宣言。
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他们与施工单位进行多次沟通,厘清工作思路,敲定设计方案,明晰施工细节。施工过程中,他们化身园丁,无论是去除杂树杂草、铺设草坪,还是搬运树木、栽种乔灌木,桩桩件件都亲力亲为。工人不解:“反正是包给施工队的,你们较什么真?”老兵们笑着说:“当兵时守卫国土,现在装扮庭院,都是为了让‘家’更美好,必须高标准完成,不能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们的精心管护下,庭院改善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引进月季、紫薇等花卉30余种,打造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成为单位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改造后的机关庭院(孙传承 摄)
“战位”不同,担当如一:急难险重冲锋在前
汛期来临前,信息站对险工坝头重点区域的照明系统、监控系统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存在多处隐患。为抢在主汛期前完成整改,老兵们的“战斗模式”自动开启,他们顶着烈日,背着工具箱沿着堤坝巡查,爬上爬下检修线路,汗水把衣服全部浸湿也毫不在意。历时10天,终于完成了灯具更新、探照灯头加固、破损线缆更换等工作,有效消除了各类隐患,为安全度汛打下了坚实基础。职工们由衷感叹:“有他们在,就像多了支‘不穿军装的工程兵’,太有安全感了!”
检修照明系统电路(刘龙海 摄)
网络安全战场上同样活跃着老兵们的身影。为有效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防范化解数据泄露风险,信息站开展了为期4天的网络信息安全专项检查,对全局办公电脑、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拆除路由器更换成内网办公,杜绝外网泄密隐患;逐一核查各部门(单位)办公电脑,开展弱口令专项治理,实现密码复杂度100%达标。在他们的努力下,一道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成功构建。
“番号”换了,作风依旧:细微之处见真章
“今天的红烧肉火候正好,让我想起了妈妈的味道!”午餐时间,职工们的称赞让老兵们笑得合不拢嘴。过去,职工们常反映 “菜色单一、排队太久”,老兵们接管后,在食堂搞起了“军事化管理”:验收食材时,他们会像检查装备一样翻看蔬菜新鲜度;用餐过程中,他们会提醒职工爱惜粮食、按需取餐;后厨管理也细致入微,操作间干净整洁,餐盘消毒柜上张贴着“消毒时间”……这些都是从部队食堂学来的规矩。在老兵们的建议下,该局还组建了生活委员会,实行每周菜谱公示制度,提前收集职工意见,适当调整菜品口味。最近半年的职工满意度调查显示,食堂菜品、服务好评率节节攀升。
食堂精心准备的丰富餐食(张舒译 摄)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还体现在会务保障和公车管理中。会议室的茶杯永远摆成直线,话筒线、设备线都整齐码好;出车前必须检查轮胎和油量,就像当年出发执行任务前检查军车一样。在老兵们心中,后勤保障不是配角,而是治黄事业顺利开展的基础。正是这份认知,让这群退伍军人把琐碎的工作做成了标杆。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魂永远在。”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槐荫河务局的各个角落,信息站的退伍军人正以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后勤保障的“第二战场”续写着忠诚与担当。他们的故事,就像母亲河奔腾不息的浪花,平凡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在建军节这个光荣的日子里,让我们向这些“永不退役”的战士致敬!(杨静)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