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4日讯 大河汤汤,不舍昼夜;文脉悠悠,弦歌不绝。
在激荡的时代新声里,牡丹黄河河务局匠心独运,谱写了一部动听的“交响乐章”,让黄河文化在艺术的回响中粲然绽放。
快板铿锵·大河蝶变曲
“鸿蒙初辟浩波扬,浪激千载贯八荒。岁月淘沙凝正气,史话黄河字铿锵……”牡丹黄河河务局原创音乐快板《大河蝶变》正在敲响黄河巨变的激昂鼓点。
作品立足近几年黄河保护治理的变化,用艺术手笔凝练词句,从防汛安澜的铜墙铁壁起笔,掠过工程建设管理的精雕细琢,数字孪生的智慧云端,再到夯实依法治河的基石,晕染生态建设的青绿长卷,细描水润齐鲁的精密算筹,更是赓续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为了确保艺术水准,特邀菏泽市曲艺名家,倾力谱曲指导,深度参与节目编排。在市局的统筹下,选拔参演职工。五位青年职工用青春的赤诚和热血,从零起步苦练快板技术,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打磨,锤炼默契度,力求每一个节奏、每一次走位都精准到位,最终呈现出近乎专业水准的舞台效果。
《大河蝶变》录制现场
竹板声声,高昂激越。《大河蝶变》的唱响,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黄河儿女日常的写照。让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随着竹板清音,直抵人心深处,奏响一曲“大河蝶变”进行曲。
时光溯回·旧照见担当
一场“老照片中的黄河记忆”主题影像展,架起了过去与现在的时光桥梁。这些历史定格,褪去了色彩,但沉淀出更厚重的力量。
惊涛骇浪中,血肉之躯筑起巍巍长堤;漫天泥土里,手抬肩扛的号子声回荡;老式电脑前,是彻夜不眠的商讨方案……每一帧影像,好似一首无言的史诗,记录着筚路蓝缕的艰辛和矢志不渝的坚守。
老照片中的黄河记忆
“穿着牛仔褂的这个就是我,刚上班,跟着前辈学技术呢。那时候一切从零开始,也没觉得苦,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是防汛抢险专家的梁鲁伟感慨道。
展播辅以详实的图说,加上亲历者的口述,让尘封的记忆再次鲜活。年轻的目光久久驻留,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无声中激励了这些热血的青年。
00后职工李思菡很是激动:“前辈们用汗水铸就的担当丰碑,转化成沉甸甸的精神接力棒来到了我们这一代。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镜观万象·光影绘新卷
快门轻叩,黄河入画。最动人的黄河故事,生长在镜头与人心相遇的地方。
为全景捕捉新时代大河风采,牡丹黄河河务局策划“光影颂黄河”摄影比赛。一纸“英雄帖”,各位创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现了新时代黄河精神的具象表达。
特写镜头里,脚下的积水也抵挡不住工作的专注,雨中逆行的身影唱响大河守望,晨曦渐变中治黄人与监测设备的共唱,庭院一角花的争奇斗艳。这些微观视角下,让“坚守”二字在光影交错间具象可触,成为解读黄河精神的视觉密码。
广角视野下,鎏金般的光影让海天共构几何之美,蓝调下的黄河似蜕变时刻呈现永恒,无人机视角的“钢铁长城”呈现自然生态与堤防工作的完美咬合。长焦镜头拉近了治黄人的生命年轮,收纳了文明的生态答卷。
摄影比赛作品《油画里的河流》
“在我们的视角下,定格了黄河的壮美,展现了治理的成效,传递的是绝美的光影盛宴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该局主要负责人肯定了摄影比赛成效。
音乐快板的激昂、老照片的厚重、新光影的绚丽,三重奏响,交织共鸣,共同谱写了牡丹黄河河务局黄河文化的恢弘交响。这乐,是向过往辉煌的致敬,更是未来征程的嘹亮号角!(曹茜)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