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技艺薪火传 青春扬帆护河安

——高青黄河河务局推动青年职工传承河道修防技能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8-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7日讯   掌握好河道修防技能,是保障黄河安澜的关键,也是让治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面对当前河道修防技能人才断层、传承乏力的现实挑战,高青黄河河务局谋定后动、精准施策,倾力锻造青年一代过硬本领,为高青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不息的青春动能。

纵深宣传强声势,营造氛围助传承

为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工匠的大环境。高青黄河河务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宣传河道修防技能人才在治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组织职工学习林喜才、李涛等系统内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选树一批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在单位内形成重视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宣传展示传统治河技艺

此外,该局通过举办“河道修防技能开放日/体验日”,邀请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近距离观摩、体验治河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应用,展现老一辈黄河人在与洪水长期斗争中创造的独特河工技术。利用地方媒体讲述黄河故事,持续宣传河道修防技能的价值和从业者的贡献,改变社会对“蓝领”工作的刻板印象。增强了青年职工对从事河道修防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了传承的重要意义。

培训形式多样化,技能提升见实效

烈日下,一群年轻人围在导师身旁,头戴草帽,手拿图纸,正在对刚刚测量出的断面数据绘图进行热烈讨论,一场生动的培训课堂正在黄河大堤上悄然展开。

开展技能培训

据悉,高青黄河河务局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师带徒”作为推动技能传承的重要方式,并将培训场地直接开在工程一线、险工险段现场,由导师结合眼前的具体工程或潜在风险点,采取现场指导、技术问答等方式进行讲解答疑。此外,还结合最新治河手段,邀请专家进行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让青年职工及时了解并掌握前沿技术。

为更好的检验和完善学习成果,高青黄河河务局在刘春家险工建设了防汛抢险实训基地,将青年职工编入专业机动抢险队,建立“每季一训”制度,即每季度与民兵抢险队、消防队、救援队等在实训基地进行联合演练,重点针对基础性、关键性操作(如编铅丝网片、捆扎柳石枕、土工布铺设等科目)进行高强度、规范化的重复训练,进一步提升防汛抢险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黄河防汛队伍集中演练

三种激励添动力,增强归属促担当

兴贤育才,政务之先也。高青黄河河务局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深入探索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了青年职工学习河道修防技能的积极主动性。

一是事业激励。牢固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将岗位历练扎实、应变处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基层一线河道修防岗位锻炼,从中选拔工作实绩、能力、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作为基层管理段负责人培养对象。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对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或无法胜任工作要求的予以调整,使青年职工有动力也有压力,工作中更愿意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情感激励。建立河道修防技能人才库,在单位组织或承接的各类防汛培训中,邀请其作为指导专家;建立并落实领导干部与专家座谈和联席会议制度,让青年河道修防技能人才在重大问题论证决定中参与决策;在生活和工作中贯穿关爱、尊重、信任、沟通等情感激励手段,提升青年职工自我价值感和组织归属感。

三是荣誉激励。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对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在今后的各类表彰、评优、提拔中给予倾斜,激发青年职工学习技能的动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技能兴淄”河道修防技能竞赛

近年来,高青黄河河务局技能人才培育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有7名青年职工分别在省市局以及地方人社部门组织的河道修防工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13名职工被评为淄博黄河防汛抢险“两型”专家,其中6名青年专家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为防汛决策和指挥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撑,为确保黄河安澜作出了积极贡献。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建设高水平、高素质河道修防技能人才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青黄河河务局将秉持初心、笃行不怠,以日积月累之功,聚沙成塔之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人才强局战略,为高青治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朱帅)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