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撒胡椒面”到“招牌菜”

——齐河黄河“订单普法”的味蕾革命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8-7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7日讯   “以前普法像‘撒胡椒面’,现在法律知识端上桌都是‘招牌菜’!”夏日的黄河大堤旁,祝阿镇望岱社区张大姐听完黄河保护法讲座后,指着不远处奔流的黄河说:“就像咱们的‘母亲河’浇地要引到地垄里,黄河普法真是浇到了俺们心坎上。”

近年来,齐河黄河河务局以“沿着黄河去普法”为创新载体,秉持“法治需求在哪里,普法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把群众的法治“需求点”作为普法的“着力点”,创新打造“订单式”普法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标志着齐河黄河河务局在普法工作上迈出了从“粗放式”到“精准化”的关键一步,为后续普法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菜单”沿河开 群众点单更对味

“乡亲们,应咱们社区居民的要求,今天咱们唠唠黄河保护法那些事儿。”在黄河岸边谯庄村,普法联络员的开场白引来阵阵掌声,这种场景源自齐河黄河河务局构建的“沿黄普法需求网”——以齐河黄河河务局为1个中心,以6个管理段为联络点,聘任21名村级普法依法治理联络员(护河员),构建“1+6+N”村级普法依法治理网,整合74名普法志愿者等力量,实时收集沿黄群众法律需求信息,组建“法治哨兵”队伍。这些“法治哨兵”如同敏锐的触角,深入到沿黄的每一个角落,实时收集群众的法律需求信息。

普法进乡村

在收集需求的过程中,齐河黄河河务局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齐河县司法局联合发力,携手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方力量。依托“村级普法联络员”“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等群体,广泛倾听群众的法治诉求,全力收集普法“订单”。当“法治哨兵”吹响哨声,即群众提出需求后,齐河黄河河务局迅速“接单”,与相关部门共同确定普法内容和形式,开展“你点我讲”的沉浸式普法宣传活动,真正实现了普法内容源自群众、服务群众,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法治套餐”量体裁 九曲普法润无声

就像黄河九曲十八弯,普法也要“量体裁衣”。汇总海量“订单”后,齐河黄河河务局依据城乡差异、群体特性、行业特色精准“把脉”。从宪法的至高权威到民法典的生活百科,从法律援助法的帮扶力量到各领域专项法规,均被巧妙整合,化作一道道营养丰富的普法“套餐”。

普法进校园

创新推广法治宣传“微产品”,发布《“爱护黄河 严禁烧烤”倡议》《“节约用水”快板》《“节水模范”相声》等微视频;开通普法短信平台,向沿黄群众发送黄河法律知识、防汛常识等内容的普法短信;布设“河小卫”监控广播系统,在重点河段和违法行为易发点定时播放法律知识;通过“电波”送法,做客齐河广播电台,扩大普法受众群体。这些“套餐”兼具以案释法的生动、法治培训的专业、警示教育的深刻以及法治文艺的趣味,确保法律知识深入浅出、风险预防精准精细,让群众入耳、入脑、入心,于黄河畔筑起法律知识的坚固堡垒。

“法治力量”聚成河 专业服务护安澜

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配合。齐河黄河河务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集结水政执法人员的实践经验、法律顾问的专业知识、“村级普法联络员”的乡土气息,形成强大的“法治合力”。

众多水政执法人员、村级普法联络员、普法志愿者扎根日常,将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他们走村串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疏解群众的法律困惑,让法治之光遍洒黄河沿岸的城乡角落。

水周宣传活动

“以前群众对普法参与积极性不高,有需要时就乱了阵脚,现在这种量身定制的普法形式,专业化的普法队伍,群众愿意听、愿意学,真正把法律送到了群众心坎上。”赵官镇锦川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慨,正是对齐河黄河河务局“订单式”普法工作成效的生动诠释。通过系列“订单式”普法活动,群众学法从被动转向主动,法律知识由晦涩趋于通俗,专业服务触手可及,学法用法需求与普法成效实现了“双向奔赴”。

通过“订单式”普法,在沿黄地区掀起了一场法治新风尚。今后,该局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为推动沿黄地区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力量,让法治的种子在黄河岸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赵娣  王廷)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