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8日讯 七月的黄河,绿意与涛声交织出蓬勃序曲。近日,郓城黄河河务局为新入职职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职仪式。从指尖印下的“浪花”到堤坝上回荡的誓言,这场融合仪式感与使命感的入职礼,让青春力量与母亲河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对话”,也为治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春与黄河的初见:入职仪式里的“双向奔赴”
上午九点,一楼大厅热闹非凡,新入职干部们围在印有郓城黄河河道图的签到板旁,执笔写下姓名,指尖蘸满蓝色印泥,在河道轮廓上按下朵朵“浪花”。“以黄河为卷,以指印为诺,这代表着每一朵小浪花融入我们这个大集体,欢迎你们。”人劳科工作人员轻声诠释着仪式的深意。当全员托举着写满名字的签到板合影时,镜头定格下青春与母亲河的第一次“对话”。
破冰游戏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黄河蹲蹲乐》的笑声还在继续,老职工小赵因记错名字被罚的歌声惹得大家笑弯了腰,场边的主持者已经高高举起了呼啦圈。“刚才是让大家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快速熟络,现在咱们来玩个考验默契的——《众志成‘河’环游记》,随着话音落地,刚在蹲起接力里混熟了脸的大家立刻被新规则勾起了兴致,纷纷按新老职工分成两拨。禁止语言交流的规则下,眼神交汇与肢体默契成了唯一“语言”,老职工队凭借经验优势,用暗号传递指令;新职工队则靠灵活应变与协作,在欢声笑语中完成挑战,两支队的默契比拼里,藏着治黄精神的悄然传承。
为新职工讲解黄河知识
该局主要负责人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笑着说道:“这一朵朵‘浪花’的相聚,正是郓城黄河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老带新、新融老,这份默契与协作,就是咱们治黄人最该有的样子!”
初心与传承的交响:入职礼中的成长序曲
上午10时,破冰游戏的余温尚未散尽,仪式便转入了正式环节。新职工们整理了一下衣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简短话语里满是对治黄事业的热忱,“我是来自人劳科的李丹,希望以青春之力守护黄河安澜”“我是杨集管理段的张志远,愿做堤坝上的一块砖,筑牢每寸防线”……真诚的表态赢得阵阵掌声,也让在场的干部职工看到了治黄事业的新鲜活力。掌声中,李百局长为青年干部讲授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成长课”。他围绕青年成长提出“成长三问”:从组织为何重视青年成长,到优秀青年需具备的“五大能力部件”,再到能力不足时“干就完了”的实践心法,句句恳切的嘱托,为新职工指明了前行方向。
最动人的莫过于“头雁领航”师徒结对仪式。青年职工代表陈超分享成长感悟:“刚参与黄河工程建设时,面对紧张工期和暴雨积水、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我常因焦虑手足无措。是师傅带着我在工地上摸爬滚打,教我沉稳应对——先查隐患点,再分轻重缓急调度人力,如今再遇难题,心里早有了底气。”仪式中,师徒双方郑重交换锦囊。职工赵国送轻抚锦囊感慨:“这里面记着汛期巡查的要点、工作的小窍门,今天把它交给你们,也把守护黄河的责任传下去。”锦囊相递间,是经验的传承,更是使命的接力。
脚步与堤坝的对话:实地研学中的使命共鸣
下午,新职工们的实地参观之旅从苏阁管理段拉开序幕,脚下的堤坝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如铜墙铁壁般矗立,段长指着坝头上整齐排列的备防石,细数着每一块石材的规格与铺设角度——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正是抵御汛期洪流的关键所在,每到一处,段长都结合工程实景,细致讲解工程概况、日常管护重点与防汛关键节点,都讲述着那些关于沙袋、铁锹与手电筒的记忆,让抽象的“责任”二字有了沉甸甸的质感。
为新职工讲授工程相关知识
当7名新职工站在黄河岸边,望着奔涌东去的浊浪,右手握拳举过肩头的瞬间,风声与涛声仿佛都静止了。他们挺直脊梁齐声宣誓:“扎根基层献青春,忠诚履职践初衷”。誓言裹挟着河水的涛声,在堤坝间久久回荡。返程路上,有人望着窗外倒退的堤坝出神,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黄河儿女”四个字,还有人悄悄看着刚拍下的照片出神:那是杨集坝头的誓言场景,背景里的黄河正翻涌着金色的波光。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场参观学习不是结束,而是他们与黄河故事的真正开始——从今天起,那些关于巡查、管护与坚守的日常,将成为他们血脉里流淌的新基因。一位新职工轻声分享着内心触动,“当手指抚过堤坡细密的草皮,指尖能触到土壤的温度,突然就懂了‘以身为堤’的分量。”
青年职工集体宣誓
夕阳西下,新职工们的身影被黄河余晖拉长。从仪式上的“浪花”印诺,到师徒结对的锦囊相传,再到堤坝上的誓言铿锵,一天的入职礼不仅是一场形式上的欢迎,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接力,正如黄河奔流不息,治黄人的坚守与传承也在代代延续。这些年轻的“浪花”已蓄力待发,将以青春为笔,在郓城黄河的壮阔画卷上,续写守护安澜的新篇章。(李亚楠 李令兵)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