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长河筑安澜 同心共绘幸福河

——聊城黄河河务局“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8-8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8日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下,聊城黄河河务局牢记守护黄河安澜的使命担当,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持依法治河管河,扎实推进“八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黄河流域聊城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强化组织引领,构建普法工作“四梁八柱”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推进依法治河管河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全局干部职工法治素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严格按照‘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治理工作在聊城黄河走深走实。”“八五”普法伊始,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滨在全局“八五”普法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2021年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后,该局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八五”普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局普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局重点任务督办考核体系,层层压实普法责任。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八五”普法日常工作,保障了普法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八五”普法规划及年度普法计划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为实现普法工作的长效化、规范化,该局及时印发“八五”普法规章制度和学法清单制度,完善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律培训及考核等11项制度,为普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结合聊城黄河保护治理实际,科学编制“八五”普法规划,每年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年度计划,针对关键节点制定专项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实现“总体有规划、年度有计划、阶段有部署”。

“人、财、物”统筹保障,是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基础。该局着力构建完备的“八五”普法组织网络体系,对内组建4支普法联络员队伍,聘任普法联络员53名,对外组建一支由336名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同时常年聘请资深专业律师作为单位法律顾问,构建起以点带面、覆盖全局的普法组织网络体系,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突出行业特色,奏响法治宣传“黄河强音”

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该局在“八五”普法工作中,紧扣行业特点,聚焦核心法规,坚持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普法宣传核心内容。同时,注重突出关键群体,紧扣重要节点,让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行业肌理,奏响了守护黄河的法治强音。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将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专题学法,“八五”普法以来,市县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治学习90余次。“关键少数”率先垂范,2021年,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讲法课”法律知识讲座;2023年,市局局长刘滨先后走进水利部党校论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开展黄河保护法宣讲,开全国宣讲先河;2024年,在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局领导班子拍摄“领导干部谈黄河保护法”普法视频;连续三年,局领导撰写的黄河保护法专题署名文章,先后在黄河报(网)、山东法制报等媒体发表,为全局干部职工树立学法用法榜样。

全体职工常态学法。积极邀请专家开展法律讲座,举办法治培训,组织法律竞赛和线上线下普法考试,定期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微信公众号等推送普法微视频和法律常识,组织开展普法系列赠书活动,提升全体职工法治素养。2021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法治讲座(培训)50余场、法律知识答题40余次,赠送普法书籍1000余册。

执法人员专题学法。组织全局执法人员参加水利部、黄委和省局举办的线上线下执法培训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执法人员全员参加的法律业务培训班。实施“水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年”行动,坚持“以赛促培”,组织开展水行政执法业务技能竞赛、水行政执法能力大练兵等系列活动,通过案卷评查、模拟办案等形式,切实提高了水政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2022年,两名水行政执法人员获得“山东黄河水政执法业务能手”荣誉称号;2024年,组织参加山东黄河水行政执法业务技能竞赛荣获第三名。

联合市法院开展“中国水周”普法宣传活动

沿黄群众全面学法。该局注重加强对沿黄干部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紧抓“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汛宣传月”等关键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结合“法律十进”活动,引导沿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养成尊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充分发挥以案释法作用,“韩某某河道内未经批准修建建筑设施案”成功入选“聊城市首批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案例”,执法人员张道强参与录制“聊案说法”专题节目,深入讲解聊城黄河联勤联动第一案“蔡某损毁水利防洪工程设施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解释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5年来,该局累计开展专题宣传80余次,出动宣传车122车次,出动宣传人力900余人次,张贴宣传横幅标语531个,发放宣传材料10万余份,设立水法规咨询站50个,普法宣传范围覆盖1市3县18个乡镇,普法受众多达25万余人次,让法治精神在沿黄地区广泛传播。

创新普法形式,挖掘普法工作“亮点特色”

“八五”普法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普法新形式、新路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普法品牌,充分挖掘普法亮点,丰富聊城黄河普法特色。

双强聊法视频截图

“双强聊法”是该局精心打造的普法品牌,依托这一普法品牌,不断做强“品牌+普法”模式,重点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重点宣传黄河保护法、水法等涉水法律法规,先后推送普法视频17期,开展现场宣讲20次,2023年受到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采访,2024年受到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活动专题采访,在系统内外营造保护黄河的良好氛围。让“双强聊法”成为了聊城黄河普法的一张闪亮名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普法工作的重要阵地。该局积极拓展“网络+普法”模式,构建“3+N”网络普法体系。先后制作“领导干部谈黄河保护法”“禾禾说黄河保护法”等系列普法视频40余部;在“聊城黄河”微信公众号创立“学思践悟 随法同行”栏目;在政务办公系统创建“聊法云课堂”栏目,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发布普法网文400余篇,组织开展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等各类网络答题74期,让普法内容通过网络渠道直达干部群众,实现了普法工作的便捷化、精准化。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执法+普法”模式,在日常巡查执法中,执法人员注重向当事人和沿黄群众开展普法宣传,将执法过程变为普法过程。同时,结合黄河管理实际,组织筹划聊城黄河“普法四季行”活动,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长效性。“八五”普法以来,该局累计巡查河道5.77万公里,出动执法人员4672人次,现场查处或制止违法行为706起,立案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1起,结案31起,结案率100%,在执法办案中传递了法治理念,增强了群众的守法意识。

普法工作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该局做实“部门+普法”模式,在聊城市政府的指导协调下,建立了黄河流域(聊城段)水行政联合执法协作工作机制;积极与聊城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建立协作机制;联合聊城市司法局共同开展了全市黄河保护法知识竞赛和 “沿着黄河去普法”等系列活动;联合聊城市档案局举办黄河保护法专题展览;联合聊城市检察院、司法局、聊城大学、山东法制报和莘县党委政府共同举办“法治润长河 墨香浸金堤”主题书法活动等。通过这些部门协作,凝聚了普法合力,壮大了普法声势,提升了普法效果。

彰显普法成效,书写依法治河“合格答卷”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该局“八五”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该局职工张道强荣获“2021年度全国法治人物”;职工赵强荣获水利部2022年黄河保护立法重点任务“三等功”;2023年,被聊城市普法办命名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联系点;2024年,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一个集体、一名个人获评黄委“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个人;连续28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5年荣获聊城市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法治文化建设方面,该局积极创作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被黄委普法办评为黄河法治文艺作品优秀报送单位;“双强聊法”普法视频,先后荣获水利部第一届“人・水・法”活动二等奖和黄委黄河保护法主题微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入选山东黄河“有为典型经验”。此外,该局高标准建成法治文化广场2处,普法长廊4处,其中,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作为全国首个黄河保护法主题宣传广场,被命名为“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全景

随着聊城黄河“八五”普法工作不断推进,行业关注度明显提升,沿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干部群众关心、支持、爱护黄河意识持续增强,水事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违法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黄河保护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八五”普法工作虽已渐渐落下帷幕,但法治建设的征程永无止境,“九五”普法工作将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以更精准的定位、更创新的路径,开启法治宣传教育的新篇章。聊城黄河河务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强化法治机关建设,持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创新普法形式,挖掘普法深度,积极总结“八五”普法工作经验,科学谋划“九五”普法工作,全面开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努力提升依法治河管河水平,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赵强)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