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0日讯 伏天的太阳像团火球,炙烤着黄河岸边的堤坝,空气里翻腾着灼人的热浪。当三伏天的“烤”验撞上守护黄河安澜的使命,垦利黄河河务局胜利管理段的职工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行动,奏响了工程管理标准化、智慧化的乐章。
修枝护绿守堤岸
日头正毒,柏油路被晒得发黏,行道林里的空气像裹着层热棉被,路边的行道树已悄然长出新枝,却也长在了段长王鸣洲的心疙瘩上。
“这树啊,跟咱人一样,得时常拾掇拾掇,才能长的直立挺拔,看着也精神。”话音刚落,几个年轻人已扛着修枝剪行动起来,刘源踮着脚够高处的枝条,胳膊被晒得发烫,剪刀开合间,汗珠顺着下颌线滴在树干上,瞬间被蒸发,藏蓝色工装后背很快印出深色汗迹,却没人喊一声热。
如今的行道林,成了胜利管理段堤防上最规整的“绿色卫兵”。夏日的浓荫把堤顶路铺成一条清凉的绿色长廊,阳光被枝叶筛成碎金,落在巡查车的引擎盖上,也落在养护人员巡堤的脚印里。
“打草时盯紧标牌和树根,一根杂草也别漏!”胜利管理段负责人王鸣洲站在大堤上,声音洪亮地叮嘱着作业人员。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堤防上的高杆杂草成了隐患——不仅影响工程面貌,更可能遮挡巡查视线。
他目光扫过绵延的堤岸,根据不同堤段草情迅速调配力量:堤坡大面积杂草,用段里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打草机“开道”,轰鸣声中草屑纷飞;堤肩、坝裆这些边角地带,就靠人工背着打草机“精修”,“这不仅是除草,更是为防汛扫清障碍。”王鸣洲擦了把汗,望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皮,像给大堤理了层利落的“平头”。阳光下,平整的堤岸一眼望到头,为巡查防守腾出了畅通无阻的视野,也为汛期安全加上了一道扎实的“防护网”。
智慧巡查无死角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堤坝,无人机飞手陈震骥已调试好设备。无人机升空,镜头掠过堤坝,他指尖滑动操控杆,坝坡、坝顶的细节清晰传回来。“胜利险工工程状态正常。”话音未落,数据已同步至“云黄河”系统。防汛值班室内,盖鹏飞正调阅实时摄像头画面,与无人机传回的影像逐帧比对,确保无一处细节遗漏。
高空有无人机全域扫描,地面有监控探头精准盯守,再辅以人工徒步核查补位,这套立体巡查体系让每一寸堤防都在“天眼”与“人眼”的双重守护下,数据如活水般实时流转。陈震骥操控无人机掠过最后一段堤防时,朝阳正为堤坝镀上金边,工程巡查记录本上,已写满了清晨的第一份安心。
风雨坚守显担当
在胜利管理段的防汛值班室内,望着窗外的暴雨,职工李成龙坐立难安,他紧盯着视频监控屏,一遍遍回放卞庄险工的画面,指尖在重点区域反复圈点——这里水势湍急、弯道较大,尽管雨前已做足准备,但前期旱太久,土都板结开裂了,久旱遇暴雨,土壤吸水后极易松动,根石走动、滑坡的隐患就在眼前。他眉头紧锁“走,上堤!”随着一声招呼,巡查小组迅速披上雨衣,拎起探测工具冲进雨幕。
他们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排查:在低洼处疏通积水,让雨水顺着导流沟排走;对冲刷出的水沟浪窝及时圈垫,用沙袋稳住堤肩残缺处;探测杆插入水下,仔细探索着根石的牢固程度。雨幕中,橘红色的雨衣身影来回穿梭,只为在风雨里筑牢堤防的每一寸安全防线。
三伏的暑气终会随秋风散去,但黄河岸边那抹执着的身影、那份守护安澜的初心,却早已融进日复一日的巡堤护坝里,垦利黄河人会把三伏天里炼就的韧劲和本领,化作守护母亲河安澜的持久动力,继续书写着工程标准化管理新篇章。(杨雅晴)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