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0日讯 滔滔黄河水,奔流不息;科技创新力,澎湃不止。近年来,邹平黄河河务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在防汛减灾、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出一条科技治黄、智慧护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字赋能 打造智慧防汛新体系
2025年汛期前夕,邹平黄河防汛抗旱作战室的大屏幕上,“防汛一张图”系统正在实时显示着黄河邹平段的全域水情。这是该局与邹平市电信公司合作打造的智慧防汛平台,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过去我们防汛主要靠经验判断,现在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水位、流量、工程运行等20多项关键指标。”防汛办公室主任介绍说,“系统接入了‘三个全覆盖’的所有高清摄像头和大疆无人机场,实现了重点坝段24小时智能监测”。
局校合作 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邹平黄河河务局创新采用“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培养模式,深化与高校合作。2024年与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合作成立“社会实践基地”,聚焦生态护岸、工程维护等课题。2023年与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共建“黄河创新研究基地”,2025“黄河创新研究中心”在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揭牌,重点研发防汛抢险新技术,已培养多名专业人才,共同开发出“砼四角椎体”等新型实用工具。
2025年,该局组织技术骨干赴两校开展交流学习。在山东建筑大学,重点考察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和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入了解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在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实地参观了无人机和智能测绘工作站,观摩新技术在防汛抢险中的创新应用。
“我们不仅搭建实践平台,更注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邹平黄河河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合作,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治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攻坚克难 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在邹平黄河险工段,一台新型的机械化柳石枕捆抛车正在作业。这是该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产品。这台集取料、精准捆扎、抛投于一体的新型设备,将作业效率从传统人工的每小时2-3个提升至10个,效率增幅达300%,该项目荣获山东黄河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黄委科技进步奖认可。
在生态治理领域,科研团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两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声波驱赶+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系统。其中针对中华鼢鼠的特种诱捕装置,在实现90%以上防治效果的同时,将成本压缩了60%,为害堤动物防治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2025年以来,一批新型治黄装备相继投入实战。斜坡式工程出水高标尺实现精准水位监测;小型振动式随进起草皮机提升植被修复效率;前铲式坡地草料集运机优化物料运输;机械化草皮种植机完成播种养护一体化作业。这些创新成果的集中应用,标志着邹平黄河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奔腾的黄河水见证着创新力量,崭新的科技画卷正在邹平黄河畔徐徐展开。这支敢为人先的治黄队伍,正以科技之笔书写着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为母亲河安澜保驾护航,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王佳 韩斐)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