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0日讯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
2025年以来,菏泽黄河河务局扛稳守牢水灾害防御“天职”,以万全准备织密防汛防线,筑起守护黄河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精于备,织密防汛“责任网”
“坚决扛牢保障黄河安澜政治责任,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2025年菏泽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责任”一词高频出现,成为防汛工作的核心关键词。
5月初,菏泽黄河河务局便通报了全员防汛责任制和“三个责任人”名单,从两级机关到防汛一线,从局长到巡堤查险人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堤坝。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常备物资日常管理,组织汛前防汛物资专项检查,签订防汛物资代储协议9份,形成“自有储备+社会储备”的双重保障,确保“粮草充足”。
深化“河地融合”是打破防汛壁垒的关键。今年来,菏泽黄河河务局主动对接沿黄四县(区)政府,构建协同联动的责任落实体系——推动地方政府首次印发《黄河防汛职责》,明确流域管理与地方治理在防汛指挥、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等领域的职责边界,实现信息、资源、力量的深度整合,将防汛责任细化到“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黄河防汛的整体效能。
隐患排查是防汛的“先手棋”。菏泽黄河河务局组织各管理段及闸管所开展“拉网式”工程大检查,一线职工化身“黄河医生”,沿着坝岸坦石、堤坡草皮,对堤防、险工、控导及涵闸工程中的动物洞穴、坦石缺损、水沟浪窝、护坡勾缝脱落等隐患全面普查。为提升排查精度,该局采用“科技+人工”模式:通过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全覆盖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实现360度无死角检查。
为全面、精准掌握黄河菏泽段汛前河势变化情况,3月25日至27日,该局对辖区内185公里河道进行河势查勘,特别邀请退休专家马金朝、苏金超现场指导,专家建议被纳入防洪工程防守重点,为防洪工程安全筑牢根基。查勘人员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兼顾河道两岸,对水边线、主溜线、河心滩、滩岸坍塌情况以及靠水工程运行状态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查勘,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并运用影像设备,完整留存重点工程、重点河段的资料。
严于防,筑牢一线“安全堤”
6月23日,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吹响“集结号”,菏泽黄河人迅速进入“实战状态”。
菏泽黄河河务局提前下发工作通知,向地方政府通报相关情况,第一时间召开部署会议,各职能组准时到岗,举全局之力落实上级要求,全力应对汛情。
汛期里,黄河岸边的坚守从未停歇。
7月1日,刚下过雨的黄河边,多少有些泥泞,苏阁管理段段长陈勇带着职工巡查险工,“根石台及散抛石没有被水冲塌,一切正常。”的声音在空旷河边格外清晰——这是他们当天的第三次巡查,汛期里每天要在堤坝上往返2万多步。
夜幕降临,黄河岸边亮起了点点灯光,“慢慢走,仔细看。”苏阁管理段职工手持手电筒开展夜间巡查,光束扫过坝岸、堤坡,与远处万家灯火交映。“夜间水流冲击力强,险情容易隐蔽,哪怕蚊虫叮咬、露水打湿衣服,也不能放松警惕。”
防汛一线,担当最是动人。
工程坝岸“体检”、隐患整改、填垫水沟浪窝、根石探摸、夜间巡查……这些已成为一线职工的每日“必修课”,他们无惧38℃高温、顶着暴雨,连轴奋战在防汛最前沿;后方同步推进防汛演练、督导检查、调水调沙动态上报、浮桥拆除锚固等工作。从岸边到中枢,菏泽黄河人以“人民至上”的担当,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承诺落到实处。
实于练,锻造抢险“硬实力”
6月13日,一场实战化、科技化的黄河防汛抢险演练在黄河岸边紧张有序地展开。
“报告指挥长,无人机已锁定出险区域,实时画面清晰,请指示!”侦察员的声音坚定有力。
“险情模拟已确认,立即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各部门按河务局抢险方案开展抢护!”现场指挥长一声令下,由菏泽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武警、民兵及社会救援力量组成的应急抢险队迅速行动,机械巨臂有序挥舞,防洪椎体与涤纶网兜精准抛投至出险位置,险情被快速化解。
为提升实战能力,该局坚持“学练结合”:制定全员防汛业务能力提升方案,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确保职工熟练操作防汛系统、查询水情工情;编制智慧防汛系统应用手册,以视频、图文详解操作步骤;组织技术人员到管理段“手把手”教学,确保基层职工熟练应用。
今年菏泽黄河专业抢险队通过“内部培训+河地融合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类抢险演练10余次,邀请抢险专家现场指导,涵盖绑桩拴绳、修筑反滤围井、制作铅丝笼、抛投柳石枕、机械抢险等多个科目,军、地、河抢险救援力量密切协同,全方位提升菏泽黄河专业抢险队和各方救援力量抢险救灾任务的能力水平,以过硬技能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菏泽黄河人将继续绷紧安全之弦,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在黄河安澜的守护中书写新的担当。(刘盼盼 孙晓光)
编辑:田光 录入:张琳 审核: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