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潮涌护安澜 润泽鄄城幸福河

——鄄城黄河河务局“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山东黄河河务局门户网站 时间:2025-8-21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8月21日讯   冀鲁豫旧址文化苑里,志愿者讲解黄河保护治理历史的声音清脆悦耳;法治广场步道旁,法治漫画展板前游客驻足品读;普法海报前,指尖轻触二维码,法治清泉便汩汩流入心田……走进鄄城黄河,法治的气息扑面而来。

法润大河,治水兴邦。“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鄄城黄河河务局深刻践行“治河必先治法”理念,深耕法治宣传教育,厚植法治文化根基,多维度、深层次、立体化推进法治建设。如今,黄河岸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法治护河的根基愈加坚实,一幅以法治为笔绘就的“河畅人和”幸福河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谋篇筑基——法治蓝图绘就普法实景

制度筑基,纲举目张。在“八五”普法工作部署动员会上,该局党组明确“以制度谋篇布局,以实践落地生根”的工作目标,正式吹响了“法治护航鄄城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该局迅即响应,系统布局,编制《鄄城黄河河务局关于印发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计划(2021-2025)》,明确了“法治建设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的总基调,形成“年度有部署、季度有主题、节点有特色”的常态化推进机制,聘用普法联络员21名,普法志愿者162名,为普法宣传增添新活力;构建起“领导小组统筹、联络员队伍支撑、全域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为“八五”普法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如何将普法“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鄄城黄河河务局锚定目标、凝心聚力,以高度协同的“一盘棋”思维推动蓝图落地。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均专题学法5次;执法人员全员参训,开展模拟执法、案卷评查等实战化培训,线上线下完成执法培训共计44人次,实现法律知识更新培训100%全覆盖;职工教育常态推进,通过“每日学法”“法治微课堂”“法治讲座”“业务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推动法律学习融入日常。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法治教育入脑入心,为依法治河注入强劲动能。

深耕传响——四季轮回激荡法治强音

在鄄城南城完全小学教室里,“法润青苗”计划精准滴灌,该局水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通过播放非法采砂案件纪录片,向学生们生动分析讲解黄河保护法,并科普防溺水知识,还发放了印有普法二维码的笔记本等实用宣传品。“小河长”们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举手提问。

“我家就住在黄河边!今天学到的保护黄河、防溺水这些知识可有用啦!回去我也要给村里的小伙伴们讲讲!” 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说。

普法不是照本宣科,是让法治理念像黄河水一样浸润民心。该局坚持“精准滴灌”,推动普法工作与黄河保护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理念在黄河沿岸落地生根。

善用“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让普法深入人心更接地气。该局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组建“法治轻骑兵”深入滩区每个角落,流动广播声声入耳;联合县直多部门,将“流动法治课堂”开进施工腹地,靶向培训规范施工行为;在跨河浮桥设立移动驿站,普法人员将宣传资料递进往来车船,法治触角终抵滩区末梢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滩区群众开展入户普法宣讲,宪法精神精准触达基层。

善用“栏廊园场”传统阵地,让普法贴近生活更聚人气。在“村”社区公告栏、普法长廊、人民公园、法治广场等中注入法治元素,以集群方式串点成线、连线成带,让群众出门见法、驻足学法、心中有法,在潜移默化周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八五”普法以来,该局累计开展大型普法宣教活动31次,利用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活动57次,“法律十进”50余次,设立法律咨询站11处,出动普法人力445人次,发放宣传品超1.11万份,受教育群众超20万人......在法治春风的吹拂下,法治之花在黄河沿岸绚丽绽放,阵阵清香沁润人心,暖意融融。

普治共举——黄河畔共绘法治同心圆

“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司法保障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鼓励有关单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颁布,既为强化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更为促进黄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守护母亲河,非一己之力可为。近年来,鄄城黄河河务局主动发力,深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协作,共谱河地融合、普执并举新篇章。自联合九家县直单位建立鄄城黄河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到推动司法机关建立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成立“环境资源黄河巡回法庭”“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再到联合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建立涉黄河案件线索移送、办理机制,“行政执法+刑事打击+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的协同共治新格局已然形成,法治合力不断凝聚。依托该格局,该局联合公安部门成功破获非法采砂案件5起,特别是2024年旧城非法采砂案,该案办案经验被制作成纪录片在黄河流域推广,成为以法治力量守护黄河的生动实践。

一系列深化河地协作举措的开展,形成了河务牵头、司法保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黄河保护法治共同体,让法治合力在黄河畔澎湃激荡。

硕果答卷——大河之治书写法治新篇

2024年10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通报表扬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该局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鄄城黄河人在法治护航母亲河的壮阔征程中,绘就了“八五”普法的精彩华章。

“黄河法治文化基地建成后,不仅成为沿黄村镇学校的实践课堂,更点燃了青少年的学法热情。”正在法治广场参加普法实践活动的老师如是说道。

2021年以来,该局深耕治河历史文脉,融合法治文化精髓,打造鄄城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旧址文化苑等特色阵地,构筑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文化宣教集群。2024年2月,鄄城黄河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功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鄄城黄河法治文化广场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该局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评两类省级示范基地的单位。

除了阵地赋能,该局还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创新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让普法出“新”更入“心”。以黄河保护治理为主题,探索制作各类普法微视频、微动漫,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其中2023年制作的《法治利剑 护河安澜》主题微动漫斩获黄委黄河保护法微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以鄄城黄河法治文化为核心,开发独具魅力的主题文创产品;打破时空限制,运用VR技术还原法治广场实景,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云游”法治广场;制作普法海报,群众只需扫描海报二维码,法治知识便似清泉般汩汩流入心田。

五载耕耘,鄄城黄河河务局的“八五”普法之路,是一条擘画蓝图、深耕细作的实干之路,一条勇于探索、河地共融的创新之路,一条法治根基日益坚实的奋进之路。展望未来,鄄城黄河人将牢记嘱托,持续巩固深化“八五”普法成果,以更高标准谋划“九五”普法新篇,让法治的浪潮在母亲河畔更加澎湃奔涌!(黄兆坤   冯璐瑶)

编辑:田光 录入:徐文彪 审核:陈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