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29日讯 长堤巍巍,大河滔滔。
立于滨城黄河绵延的堤防线上,回望守护的身影,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扎根于大河安澜的期盼之中。他们执管理之笔,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将浩浩河水绘就成一幅天地人和的秀美画卷。
向“精”聚焦 筑牢安澜根基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工程管理贵在精细,唯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能行稳致远。
汛期将至,滨城黄河河务局闻汛而动。
大道王险工,挖掘机起落间,一块块备防石被装进尼龙网兜里,由工人打结固定后,被紧锣密鼓地运往翟里孙控导坝上。这是今年滨城黄河河务局试点采用尼龙网兜配合传统石料进行根石加固的创新举措。尼龙网兜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和韧性,能有效分散水流冲击力,防止石块移位,显著降低根石走失风险。长臂挖掘机吊起网兜石料,精准抛投入湍急水流,这些“新住户”便在坝头之下安家落户,为稳固坝垛根基立下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大高控导和王大夫控导的根石加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大幅提升了工程抗冲刷能力,为确保黄河安全度汛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图1
视线转向大堤之上,同样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副局长亓剑波在工程检查时严肃指出:“我局部分排水沟淤积堵塞、老化破损问题严重,一旦遭遇强降雨,排水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号令既出,行动迅疾。该局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问题排水沟展开清淤加固。机械轰鸣,人员协作,短短数日内,数条曾经淤塞破损的排水沟便已“焕然一新”,排涝能力得到有效恢复。
“背河堤坡填垫水沟浪窝”“大道王段清理辅道雨生树株”……滨城黄河工程管理工作群中,消息不断闪烁更新,一条条简洁的文字汇报,配以生动的现场图片,清晰勾勒出工程管理的脉络。这持续刷新的工作动态,正是滨城黄河“精细化”管理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从创新应用尼龙网兜加固水下根基,到高效修复堤顶排水沟渠,再到及时处置每一处细微隐患,滨城黄河河务局正以全方位的务实举措,为黄河安澜度汛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向“优”挖掘 彰显生态底蕴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盛夏时节,滨城黄河两岸绿树荫荫、青草盈盈,别有一番景致——滨城黄河河务局正在书写一份名为生态管护的答卷。
三月春风拂过黄河大堤,植树造林的热潮正酣。土地整平、放线挖坑、扶苗填土、踩实固苗、围堰浇水,一道道工序衔接紧密,一棵棵新苗就此在黄河岸边扎根落户。2025年,该局以高效的组织和扎实的行动,共完成植树2.86万株,为绵长堤岸线增添了亮眼新绿,更显勃勃生机。
图2
“三分种,七分管。”深谙此理的滨城黄河河务局,在植树绿化的同时,深耕林木养护环节。及时修剪、科学浇水、合理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确保每一株树木都能舒展枝叶,保持蓬勃向上的良好长势。
夏季高温多雨,杂草易生。该局及时开展全线堤防打草作业,实施“地毯式”清剿。在“人工+传统打草机”作业模式基础上,小型遥控打草机“闪亮登场”。它可以通过远程智能化操控,进一步提高打草作业的效率。这一幕,正是滨城黄河河务局常态化、精细化生态管护的生动写照。
图4
厚植绿色家底,做实管护文章。微风过处,树影婆娑,两岸草木葱茏,共同见证着滨城黄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向“严”把控 淬炼工程筋骨
以精立业,以质取胜。工程建设,质量是核心,唯有严把质量关,工程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25年8月6日,滨州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应急拉练活动在王大夫控导滨州黄河防汛抢险主题文化休闲广场拉开帷幕,这是这座广场建成之后的首次亮相。
图5
推土机的履带在场地间穿梭,挖掘机一铲一铲挥舞着铁臂,机械轰鸣中,活力公园、机械演练区、编铅丝网区、人工演练区、待命区、冰凌爆破区、集结区、打桩栓绳区、展示区等9个功能模块初具雏形。
“广场铺装硬化面积3050平方米,人行步道面积1950平方米,均与设计工程量吻合。”验收现场,工管科宋锐敏手持测距仪,仔细比对设计图纸后确认道。项目建设过程中,局分管领导时常带队深入现场,督导进度,与施工人员研讨细节;项目完工后,工作人员严格对照设计标准逐一核验……这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在严格标准的“打磨”下,最终成为一部立体的防汛教科书,也是滨城黄河工程建设追求卓越的生动注脚。
图6
以“严”字筑基,以“质”字立标。从一砖一石到整体工程,这份对质量的执着坚守,早已融入滨城黄河的血脉,共同构筑起守护大河安澜的铜墙铁壁。
长堤依旧,大河不息。
这群黄河岸边的忠诚守护者,将满腔热爱与工匠精神凝结成种子,播撒在厚重的黄土地上。他们矢志不渝,让安澜的期盼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终将长成护佑两岸的繁茂绿荫。(刘敏)
编辑:田光 录入:李璐 审核:陈宁